《赴宴之前(毛姆小说精选集)》读后感1100字
一本短篇小说集。十二个小故事。
都是生活里短短的一瞬,文字波澜不惊,却看得人心跌宕起伏。
在所有的故事里,毛姆是那个站在旁边的第三者“我”。
看人起高楼,看人楼塌了,看人软弱,看人残忍,看人撒娇卖萌,看人挣扎绝望,看人相爱相杀。。。
似乎他永远只是站在旁边的人。
然而,字里行间,他人的话语里,都有他自己的决定。虽然犹豫往复,然而也是决定。
毛姆是聪明的。
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悬念,一路读一路思忖,甚至要到读到最后一句才会恍然大悟,五味杂陈。
如《红毛》——“你要回去很久吗?”他耸了耸肩。
如《万事通先生》——“如果我有一个如此娇妻,我绝不会让她一个人在纽约待一年,而我住在神户。”他说。
毛姆是真挚的。
关于爱情,有爱德华对伊莎贝尔的崇敬和放弃;有萨丽对红毛的一世痴心和多年后的相见不识;有尼尔森对萨丽长期的等待和最后的冷漠。
毛姆虽有嘲讽,却并没有加以否定。他只是用淡淡的文字淡淡地写下爱情里的伤感与绝情。
他认同的,是《诺言》里,伊丽莎白对彼得的忠贞与放手,那勇敢的心碎,是爱的证明。
毛姆是深刻的。
每个故事都有引发思考的看点,但是,最具冲击力的,是文集命名的《赴宴之前》。
父母、姐妹、夫妻、家庭、婚姻、社会、爱与恨、情与理、法与德,所有的冲突,这短短的故事里应有尽有,而且以一种冷淡到漫不经心的笔触写就。
看到最后,揪心地想,如果自己是故事里的任一当事人,在故事的结尾,会如何处理呢?
毛姆写的是“戴维斯回到驾驶座上,载着他们启程赶往卡农家的宴会。”
一家人,还是一起,去赴宴了……
在全体知晓了一场谋杀之后。
毛姆也是矛盾的。
《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吞食魔果的人》,好象又看了一遍《月亮与六便士》。
两个岛。塔希提,卡普里。
三个人。斯特里克兰德,威尔逊,爱德华.巴纳德。
三种出发。一个断然抛妻弃子;一个无牵无挂,深思熟虑,精心安排;一个则是怀着逆境崛起的勇气与无奈。
一种结局。不管他们最初受到什么样的内心蛊惑,最后的结果都是他们爱上了与物质文明相背离的海岛自然风情,地老天荒,直至终老于海岛。
然而还是有不同的。
斯特里克兰德完成了伟大的艺术梦想,艺术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爱德华要的千姿百态的海洋、天空,清丽的朝阳、艳丽的晚霞、辉煌壮丽的夜晚,朴实无华而宁静、悠远的生命,他的混血妻子和终将属于他的海岛会成全他;而威尔逊没有办法在岛上谋生,他贪恋了三十多年海面上的月圆之夜,在精心安排的养老金用尽后,他仍然只是一个客死岛上的异乡人。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
不要问毛姆。
他没有答案。
他只是站在人性的角度,都予以了理解与慈悲。
也许,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
看遍人世诸恶,仍然选择满怀希望与等待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