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读后感800字
寒假时开始断断续续读的这本书,终于看完了。 当时阅读是喜欢这个书的名字,再后来心境开始不同,与最开始想读这本书的想法也有所不同了。虽然拖了很久,但是这个时候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刚刚好。
汪老的文字有一种魔力,不管你看书前心境如何,总会让你在看的过程里心慢慢静下来。
我摘录了几句很喜欢的或者有所思考的话:
1 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
2 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
3 一位曾在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有一个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困呀,可那个时候大家的内心世界又是多么的丰富啊。
我在书里看到了曾经教授汪曾祺的那一代的老师,以李大钊,沈从文为代表,对待学生的态度,省吃俭用的钱用来买书给学生们看,学生们出不起的稿费,自己来垫付,和同学们谈天说地,即使在这个年代里,读到这些地方,都不得不被感动。相比之下,也让我不禁想到了最近发生在高校中的一些事情,武汉理工大学自杀的陶学长以及去年圣诞夜自杀的交大博士生,如今寒门中老实学习好质朴的学生却这样被所谓的老师摧残,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在这个年代,给每个人一些善意有那么难吗?为人师表下,你能否担当的起你对于学生,对于社会,对于你自己的责任。对于老师,我愿你善待每一个喊你老师的学生。而对于学生,我愿你拥有说不!的勇气,不要一味的忍让,更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大不了重头再来,我们还年轻,未来还是白纸,不论书写的如何,我们至少都要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