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牧场(珍藏版)》读后感1600字
时常思考旅行的意义,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阅读是加深思考的深度,而旅行是一步步拓宽心灵的宽度,二者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总有一颗想去冒险的心却因为各种原因困于原地不前,其实更多的,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吧,我很崇拜那些行万里路的人,但是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看完冬牧场再来看春牧场,当初对这种牧民生活的向往已经不像原来那么激烈,思考了更多的东西,现在发现,当初可能只是因为接触到大地的某一陌生领域的好奇心,越来越不舍得读李娟的文字,很喜欢李娟,很喜欢她笔下的世界和生活,已经习惯了这种叙事风格,如果有一天读完了她的文字,我又该如何或者说去哪,寻找那曾经熟悉的与哈萨克斯坦连接的纽带
原以为冬牧场很寂寞了,没想到春牧场却更是寂寞,广阔的春牧场可以容纳下许许多多的牛羊,但却只有稀少的几户人家,而且零零散散,并不紧凑,春牧场就是家,不用担心小偷或者丢东西,甚至出去放羊东西掉了也不用在乎,因为根本没人会走那条路,即使大风刮过屋子也不用担心东西被吹跑,因为永远不会丢。在这里怎么打扮都不过分,有句老话说女为悦己者容,但这里,悦己者就是自己,因为几乎与世隔绝,所以在这里任何一种美丽都有被欣赏的价值,虽然读冬牧场的时候已经被那里的人们的简单热情震撼到了,但这一次又深刻感受了一番,那里人与人之间的那些东西,是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珍宝
想重点谈一下孤独。有人说,孤独的人都很幽默,其实仔细思考也很有道理,孤独的人无聊的时候经常会自己和自己找乐子,也就无意识的产生了幽默感吧,读李娟的文字,有时候能笑出声来,独自入藏,想必没有多少人有这个勇气,可是李娟就做到了,我们在她的笔下看到了诙谐幽默的游牧生活,却不曾想,她一个人迷失在诺大的牧场时有多绝望,每天看着一望无际的牧场和天空有多孤独,李娟把艰苦的生活也写得如此生动有趣,李娟何尝又不是一个孤独的人,一个人想完全融入到另一个民族去确实不易,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李娟就是圈子外面的那个人,加上生活的不易,所以李娟能用这种口吻把那的种种事情叙述出来,我真的很佩服她
在那个民族,语言的沟通都是问题,可渐渐的发现,其实有些事不需要沟通,时间久了,大家就都懂了,随遇而安,便是最好的结局
等反应过来时,惊觉好多事情无需语言也能去到最恰当的地方,寻到最恰当的结局。如随木筏顺流直下,如种子安静成长为大树......虽缓慢,却有力。
最后谈一下生老病死,读完书后,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重和惋惜,那条小狗因为游不过河流便被丢弃荒原,老马深陷泥潭而它的同伙们渐渐远去……很多事我们真的是无力改变的,也很无奈,用李娟的话说,可能命运使然,也没办法,生和死在牧场上都很安静,人们不会过多的感叹或者是悲伤,因为那是没有用的,那的人都并非薄情,只不过相比起无用功,他们更喜欢实际行动,然后安静的接受生命的变数
将死未死的时刻永远比已经沉入死亡的时刻更让人揪心。将死未死的生命也比已然死亡的生命距离我们更遥远,更难测。
在那里动物对人来讲非常重要,游牧民族根据天气的变化要在适宜时间去更换自己的居住场所,所以搬家的时候畜力是主要劳动力,骆驼们顶着大量物资在并不是特别好走的路上跋涉,比人还要辛苦,所以杀动物补充自己的粮食是一个极其庄严的过程,牧民们见证着每一只羊羔牛犊的出生,同时也要亲手结束作为他们的食物的动物的生命,所以他们不食没有祷告过的死亡的动物的肉,表示对他们的尊敬,来不及对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表示祝贺,也没时间对每一个死亡的生命去悲伤,总之在这片土地,一切都很安静
读李娟的书,有些地方还是不明白,她的书是要去用自己的经历去读的,希望我也能有走万里路的勇气,去遇见一个未知的自己
羊走过的路,也是人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