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帝国政界往事(全集)》读后感_1300字

《帝国政界往事(全集)》读后感1300字

从陈桥兵变到“康乾盛世”,李亚平写完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也走出了他的历史。看完了他所有的书,我也从以下六个方面浅谈李亚平成书的特点和不足:

一、正:

1、史观正。

李亚平不人云亦云、不罔听盲从,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立思考,且言之有物、推之成理、断之有据、自成一家。

2、史评正。

正是因为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立思考,因此对于“岳飞的死、朱元璋的杀、袁崇焕的过、东林党的腐、皇太极的圣、多尔衮的情、康乾盛世的虚”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总体是客观公正的。

二、实:

1、史料实。

李亚平的很多观点和独立思考是建立在大量史料研究的基础上,而不是道听途说或个人臆测的产物。

2、史学实。

李亚平对一些历史争议的人或事,往往不是通过一两件事情或一两本史料就下判断,而是通过各种史料反复推敲佐证后的结论。由此可见其扎实的学术和踏实的学风。

三、散:

1、散而不乱。

李亚平在短短的篇幅内可以从宋朝写到清朝,横跨五百年历史,往往前一篇和后一章的内容跨度很大,甚至完全没有关联,这样的成文看似很散,但却是一点不乱。这主要是李亚平从“帝国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力和人性”的角度,以逻辑为工具,把这五百年历史串成了一条因果的主线。

2、散而不全。

有评论说李亚平是黄仁宇之后最会讲“故事”的历史学者,这话我觉得最多只对一半。李亚平肚子里的故事的确很多很多,但他却不属于会讲“故事”的人。任何一个二流的网络小说家,如果能从他肚子里的故事中拿到冰山一角,就足够写上几个系列的畅销历史小说了。但李亚平是历史学者而不是网络小说家!他的故事不是用来“说”的,而是用来“证”的。是当他需要说明某个观点时,随口就讲一个或者几个故事,以此为“据”的。而且他所讲的故事往往也只是一个大概轮廓,故事和故事之间也不讲什么时间顺序、前后关联,完全是信手拈来,只要能证明他的观点即可。但如此一来,也就给人以散而不全之感。

四、苦:

1、初读之苦。

李亚平的书,各章节观点鲜明,直奔主题。很少做什么铺垫,又受全书篇幅所限,对于不了解相应历史的初学读者,是一件很吃力的事。必须先通读一下基础历史知识,对整个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有所了解后,才能跟上李亚平的节奏。

2、未尽之苦。

仍然是受全书篇幅所限。(当然也有可能是受某些政治观点和言论影响的考虑),每每品出一些个中之味时,李亚平即搁笔转峰,总使人有浅尝辄止、意犹未尽之感。

五、风:

1、从李亚平的明、清史学术和观点,可看出浓厚的孟森之风。如果说其师从孟森老先生也不为过。(这里不是说真的拜孟森为师,而是说师从孟森的学派)。当然,孟森老先生是中国明清史的奠基人,当代中国学术造诣也无出其右了。师从于他也再正常不过。

2、对于明清之间一段为时不长的南明史,能看出一部分南明史家顾诚老先生的影子,可见受其一定的学术影响。但在个别具体的人和事上,观点又和顾诚老先生不完全一致甚至相反。

六、疑:

李亚平写宋朝、明朝、清朝,但为什么对清朝前最近的一次外族入侵并执政华夏长达百年之久的元朝只字不提?!

写完这些,李亚平的书也将被我束之高阁,他和他的历史也终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最后的那个问题就留给后来的读者去寻找答案吧。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