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钱学森传》读后感1100字
钱学森,一个在中国响当当的名字,新中国导弹、火箭、卫星等国防科技领域建设的灵魂人物、领导者、管理者,“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受他教育和影响的后辈科学家称他是“神一般的人物”。或许,一般公众对他的了解也就止步于此了。当我读完另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传记之后,被邓的人生选择和事迹深深感动,同时也很惊讶:原来邓稼先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付出和牺牲了这么多。而作为一个承受其毕生心血和伟大贡献的当代中国青年人,除了知道这如雷贯耳的名字外,其他几无所知。此外,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也与我一样,搞不明白邓稼先、钱学森等这些大人物所从事的领域与做出的贡献有何差别。所以,我决定再读钱学森。
我选择了《蚕丝:钱学森传》,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的作品。张纯如的另一本作品公众更为熟悉——《南京大屠杀》。张纯如是第二代美国华裔,与国内关于钱的作品相比,她的这本书对钱的叙述、描写可能更为直接。钱学森出生于杭州,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钱镠(liú)的后裔,钱家“书香门第、世代簪缨”,钱学森幼年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然后又以庚子赔款留学生的身份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航空工程,先到麻省理工学院,后到加州理工学院,师从著名的航空学巨擘冯.卡门。此后,钱学森对美国国防高科技领域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美国也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钱学森也不是没想过申请成为美国公民。不料,1950年代,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兴起,钱学森之前的一些亲密同事被美国当局怀疑是秘密共产党员,钱学森因而也受到怀疑,先被审查、逮捕,限制出境,后又因被认定为对美国国家安全不利,被驱逐出境。傲慢、自尊心强烈如钱学森者,已经对美国失去希望,于是求助于新中国。1955年,钱学森回到中国。此后,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国防高科技工业大踏步前进,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由此得到空前地提升。
钱学森具体是怎样一个人呢?聪明,傲慢,优雅,坦率,自尊心极强,古典音乐爱好者,优秀的管理者……
如果钱学森在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候,忍气吞声、小心翼翼,他可能不会被美国当局注意,可能会继续留在美国,可能成为美国公民,由此他作为科学家可能会有更大的突破。而当他一旦决定返回中国,他的科学家生涯也就基本结束了,因为当时的中国不具备做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但另一方面,他带着他的学识回到了父母之邦,在他的领导和管理下,中国的国防事业飞速发展,他的事业在另一条路上有了新境界。中国应该感谢他,中华民族应该感谢他,因为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像现在这样强大,离不开他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