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王蒙的红楼梦·讲说本》读后感_1100字

《王蒙的红楼梦·讲说本》读后感1100字

何必较真假

白先勇老先生不同的是,王蒙先生讲红楼梦是一种粗犷的细致。

白先勇先生偏执的的很可爱,从第一回开始他就说坦白了自己喜欢程乙本觉着庚辰本很是不妥,然后对比着庚辰本和程乙本讲,总能挑出很多庚辰本的不对,多一字少一字,哪个字用的对不对他都会讲出几页道理。比如他说林黛玉是“冷月葬诗魂”才对,然后便彻底否定了庚辰本的“冷月葬花魂”。讲红楼梦,白先生当然讲的很好,虽然也会出一些差错,比如他说王子腾是王熙凤的舅舅,这不对嘛,她是王夫人的内侄女,王子腾怎么说也应是叔叔一类。不过他对“玉”字的看法、解法还是很吸引人的。但有一点他和王蒙先生的看法颇有出入,便是《红楼梦》的真假性。白先生比较喜欢脂砚斋评的“自传说”,他讲红楼梦总会不时的点醒读者曹雪芹的家境、人生经历,“江宁织造、曾祖母是康熙帝的保姆、康熙六下江南曹家接驾”等字眼不停的出现,让读者不自觉的带入“自传”的印象。王先生却不这样看,他从“小说是什么”的切入点进去给读者分析,他讲读《红楼梦》要抛弃“自传说”,不要因为小说的真实感而忘记了它的虚构性,因为它的真切和质感而被真实被说服,反而看不出或小视起先说的文学性来。当你抛弃时,你会忘却它是小说,它有作者,它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何必太较真书中人物的真实性,圆形扁形可塑性,但这也不是完全排除自传的嫌疑,因为没有一定的生活事实作根据,虚构出来的东西在面对读者时很容易会捉襟见肘、破绽百出。“真真假假,有有无无,这就是文学。”

而王蒙先生在讲解上没有白先生那样要究根结底寻找无解的“第一原因”的较真劲。他讲《红楼梦》是生活、是世界,是良莠不齐的人,是“以假乱真”的人生。人情达练及文章,红楼梦有的就是人情达练的人生质感。他不喜欢脂砚斋的“脂评”,但很认同“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逻辑观。五色能乱其目,五味能乱其腹,读一本小说,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入其境、如介入其中与其悲其盛。他强调《红楼梦》的残缺性,“作者的残缺性、逻辑的残缺性”等,既不排斥这种残缺性,更认为残缺性给《红楼梦》带来了神秘行,是一大奇观。所以有那么多人痴迷“红学”不自拔。他还讲《红楼梦》的“含蓄性”,要有“冰山原则”,藏头露尾欲说还休,所以读红楼梦就跟破谜语一样。

他讲的很多甚至有驳于白先生观点的看法,不过两人却在“续写”的问题上却出奇的一致。白先生是直接否定了高鹗的存在,认为120回都是一个人写的,两个人?不可能。王先生不说同意白先生的观点,但一番道理却是一样,他讲如果让自己续写一段《青春万岁》或《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哪怕是八百字,打死也做不到。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是对自己的一个读书交代。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