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_2500字

《华人育儿百科》读后感2500字

初为人父人母,面对那个软软的、小小的人儿,心中随时有十万个“怎么办”在奔腾:宝宝脐带怎么护理?怎么给宝宝洗澡?宝宝吐奶怎么办?宝宝晚上不睡觉怎么办?宝宝黄疸退不下去怎么办?宝宝走路内八字怎么办?宝宝湿疹、感冒、发烧、腹泻、便秘怎么办?……

虽然,现在市面上各种育儿书不计其数,网络上各种育儿经验帖铺天盖地,但仍然缓解不了我们的育儿焦虑,一则好多号称优秀或者经典的育儿书清一色都是国外作者或者国外理念,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二则现在育儿书作者以及育儿app运营者鱼龙混杂,他们写的东西很难让人信服,也不敢妄加在宝宝身上应用;三则网络上碎片化的阅读,过目即忘,真到动真格的时候却想不起来在哪里看过。

要是此时,能有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疗团队实时为你服务,解答你几乎所有的疑虑,你会不会想吃了定心丸一样,育儿不再焦虑和迷茫?

嗯,这不是异想天开。有一个很知名的台湾医院的前院长,组织了一个儿科医疗团队,专门为我们华人编写了一部育儿宝典——《华人育儿百科》。从妈妈备孕到孩子学前、从婴儿生长到儿童发育、从衣食住行到沟通教养、从日常育儿到应对疾病……医生们事无巨细地解答你可能遇到的育儿问题,新手爸妈们实在应该备上一本。

《华人育儿百科》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以下五个细节:

1.这本书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还是一群儿科医生;不仅有编著者,而且有审验者。

“本书作者群”有96人,“本书审阅者”6人,他们都是工作在台湾长庚纪念医院一线的儿科医生、营养师、护理人员、以及幼儿教育专家。也许很多人像我一样还没有听说过“台湾长庚纪念医院”,上网搜一下就知道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堪称台湾最好的医院,拥有目前台湾规模最大且最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就好比我们内地的三甲级医院,这种医院的医生的医术和医德让人信得过,给人安全感和信任感。

2.这本书的前言是一封儿科医生团队写给家长的信。

通常我们看到的书的前言要么介绍书的主要内容,要么就是自诩书的优势、特色,头一次看到信件形式的前言,而且似乎和书籍内容关系不大。但就是这封信,却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看到了儿科医生“视病犹亲”、“医者父母心”的真诚、善良和专业。

这封信是儿科医生团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写给家长们的12条中肯的育儿建议:丰富自己的保健知识;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有益身心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孩子要定期接受预防接种;孩子要定期接受生长发育评估和营养咨询;要随时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学会正确、有组织的叙述孩子的病史;找一位固定的、能倾听病史并仔细检查的儿科医生;善用数码产品录像或录音;家长想做检查或认为某些药物更好时,可以坦率地和医生讨论,但最终要尊重医生的专业决定;遵从医嘱服药或回诊。

3.目录为提问式,非常接地气。

这本书的内容分为八个部分,包括:享受养育宝宝的喜悦、了解幼儿的成长与日常照顾、探索孩子不同阶段的发育关键、喂养方式的选择与建议、满足孩子全方位的营养需求、搞定教养,亲密加分、认识儿童常见疾病、认识疫苗接种。每一部分又分2~5个章节详细讲解,而每个章节都是由数个育儿问题展开,类似于解答我前文提到的十万个“怎么办?”。

比如我家叮当现在两岁,处于“了解幼儿的成长与日常照顾”阶段,我遇到的问题就有“宝宝粘人怎么办?”、“宝宝不吃蔬菜怎么办?”、“怎么帮宝宝刷牙?”……这些问题书里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你心中的那些“怎么办”应该上也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靠谱答案。

4.这本书立足华人视角与传统经验,融西方育儿科学与东方育儿智慧于一体。

由于文化、地域、经济状况甚至是个体人格、体质的不同,中西方的育儿理念和方式也大相径庭。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方式更好,只能说两种育儿方式各有千秋。那么如何在中西方育儿的潮流中找到正确的、科学的、可接受的、适合我们华人宝宝的育儿的育儿方法呢?

台湾宝宝和我们大陆宝宝血脉相承,这些儿科医生每天接诊患儿百余例,他们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教育策略、疾病应对方法最有发言权,他们将欧美或日本的经验与成果进行了充分的本土化。而且,本书还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儿科全科医生进行了审阅,对用法有异的医学术语和表述做了修正,使它们更符合大陆的具体医疗实践与父母的阅读习惯。

5.书后有索引,像查字典一样方便。

本书还有一个贴心之处就是书后有索引,索引中收录了书中出现的重要词条和关键词,并按拼音顺序排列,像查字典一样方便。

如果孩子生病了,或出现了某些疾病症状,就可以之间检索相应页码查看,有助于辨别可能病因及相关处理方式。而且,各词条后面会有多个页码,是按照内容相关程度由高至低排列,有助于读者全方面的了解相关疾病。

比如,叮当近来感冒流涕,我找到词条“G 感冒 355、077、377、379、381、393、401”,P355让我知道了感冒的原因、症状、治疗与家庭护理;P77告诉了我感冒鼻塞时正确的处理方式。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又有耐心的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你解释病理、教你正确处理方法,还纠正了一些错误的育儿经验。比如他说“感冒通常是自限性的,一般7~14天会自然痊愈”;“如果没有并发症,不需用抗生素,就算先给予抗生素,也无法预防后续的细菌感染”;“服用VC无法预防感冒,感染后服用也无法缓解病情。”

最后,关于这本书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插曲:

《华人育儿百科》146页在论述关于孩子可否使用电子产品这个问题时,引用了美国儿科医学会的建议“2岁以下的宝宝完全不要接触电视电脑等产品;2~6岁则应限制在1~2小时以内……”

而在2016年10月(编书的时候新的指导意见还没发布),美国儿科学会修订了儿童电子荧屏时间指导意见,将儿童接触电子屏幕的年龄限制从2岁降低到了1岁半;2~5 岁每天接触时间不超过 1小时。就此问题,我和后浪出版社的编辑进行了邮件交流,出版社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回信说会在加印时以注释的形式做出纠正。为出版社的态度点赞!

在此特别强调一下,书籍只是提供参考,理论要结合实践,如果无法确定孩子病因或者症状未能改善时,建议尽快就诊,请专业儿科医生进行诊断与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吃不胖的叮当妈原创

微信公众号:叮当妈育儿时光机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