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行动(黄志忠、张译、陈宝国主演)》读后感1600字
《国家行动》-程琳之读后感
写作前面:感谢豆瓣送书。
不得不说,这本书读的很痛苦,荡气回肠,惊心动魄,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人物的无奈和努力,反腐主旋律永不落伍,值得被一直关注,读的时候很希望读完,读完了又很不舍。
主线:1.以刘元为引子,实际上以刘唐为线索逐步展开,中间不断叙述的过程中穿插介绍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由来;
2.以苏岩为引子,实际上代表警方或者抓捕一方逐步展开,介绍人物关系,并予以持续不断的升级,和渲染
背景:以刘元为首的帮派,因为不满足于聂树远的威胁,明面上听从哥哥的建议,让彭云河做中间人,花钱消灾,实际上派人直接枪杀聂,从而引起后续一系列过程。
人物感受:1.刘元:主角的非主角身份,整本书都是因为你刘元而构架出来,但是刘元真正出面只有三次,第一次被抓捕,第二次被释放,第三次又被秘密抓捕。我其实想,刘元真是作死,俗话说不作就不会死,明明可以像你哥那样,通过其他手段,神马的都行,在中国枪支监管这么严格的情况下,你居然让人明面上大白天的光明正大的行凶,这不就是故意挑战权威嘛。如果你不是这么安排的,而是你的手下私自决定,那也是用人不当,不和你哥好好学学,习惯当小流氓,哎,难成大器,死的活该。
2.刘唐:悲剧角色,当然是自食恶果,早年黑社会,中年社会黑,用人手段都有一套,可惜,习惯了这种高高在上,把别人玩弄在手掌之中的人,总是不习惯逃荒的,就如同纵使他知道从新加坡回来就会别抓,他还是一人决然的回来了,会自己的行为买单。
3.苏岩:一个从始至终值得敬佩的汉子,为了正义,为了革命的事业,不惜出卖友情,当然在苏岩看来是值得珍惜的,后期刘唐也是很怀念的,一句话“都回不去了”。在被撞车暗杀的情况下,依然不泄气,被调查,不气馁,坚持走在自己的岗位上,守好自己的一切,值得崇拜。
4.孙亚辉:悲剧角色。为啥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做牛做马一辈子,你也没给我相应的报酬,自己贪的耍手段搞了那么多,给我的简直就是打发叫花子。最后,居然还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我,让我退无可退,无路可走,那么最后转变,反过来搞你,都是被逼的。当然,自己选择走上了黑道,自食恶果不足为惜。
5.一众被威胁的各个部门重要的权利者: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钱来滚,要啥有啥,可惜不干净,永远不干净。纵使如,无间道中华仔已经做得那么好了,还是被弄了,没办法,你做了就是做了。
几点感受:1.真的是一片,到处都是黑,让人很绝望,如同书中,几个典型正义代表:苏岩、李良、徐永年,以及后面的特殊公安工作组。明明知道有问题,但是就是不能动手,如果经常看电视剧一样,看到坏人嚣张,真的很气愤,恨不得以暴制暴,但是这是违法的。
2.刘唐为首的那些手段,我觉得真的很低级,但是总是是能成功,为啥呢,我不懂,这种下三滥手段,作为一个掌权者竟然这么容易被套进去,小人物就算了,稍微高级点的竟然也被框了。所有说,心里面还是不能有太多问题,不然有漏洞和缺口,总是会被别人挖到的,纵使你再坚韧,也有软弱的地方。
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适可而止,适度把握,通过合法渠道,我也不知道怎么说了,在如今社会里面,很多东西还不都是依靠关系,书里面也是依靠关系来谋出路,如同《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我们都没有选择,只有靠自己不断的奋斗,不断的模仿依靠,走上最后,谁也不知道,可能谁也都知道的结局。
4.刘元之前一直抓不到,只因为一直有人通风报信,让人很愤慨,但是也是事实,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这里面不是反腐,而且其他的,那么情况也是一样,都是名义圈子的,都有各种关系,出于自身利益,谁都可能会做这个事情。换做你我,是否能像苏岩一样,坚持和坚守自己的党性呢?
最后,感慨十九大。习大大:“我们社会现在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序言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祝,祖国越来越好,你我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