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阅读的力量》读后感_1400字

《阅读的力量》读后感1400字

《阅读的力量》是一本蛮值得一读的小书,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斋藤孝。他是日本明治大学的文学部教授,专攻教育学、身体论、沟通论、阅读学。斋藤孝教授在明治大学很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课程常常座无虚席。一般来说,凡在大学里上课叫好叫座的教授,他写的书往往也会叫好叫座。斋藤孝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出版过多本具有影响力的书籍,比如说:《学会学习》、《深阅读》、《超级聊天术》等等。
斋藤孝这本《阅读的力量》逻辑清晰,语言朴实,着重讨论了下面三个问题:
(1)塑造自我:阅读的意义。
(2)锤炼自我:我们应该如何像体育训练一样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3)扩展自我:阅读是交际能力的基础。
一、塑造自我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针对这一类问题,作者的回答是:通过读书,人们能够获取有助于自我人格形成的精神食粮。所谓有修养,指的就是在阅读上涉猎广泛,并能够做出综合判断的一种能力。如果阅读的范围太窄,看问题就容易绝对化。书读得越多,看问题也就越相对化,也就越能够去冷静地咀嚼和思考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主张。这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喜好会随着阅读内容的丰富而不断出现微妙的变化,因此读者的审美观将逐渐获得更大的包容性。
二、锤炼自我
作者把读书比作是体育项目,是需要锻炼的。他给出的锻炼步骤如下:
(1)听别人读书
这就是幼儿时期对故事的渴望,所谓求知欲是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听书跟当前火得稀里糊涂的各种听书栏目不太一样。当前的各种听书是旨在解决读者焦虑,解放读者的双眼跟双手,但归根结底是满足读者"懒惰"的本性。
(2)自己发声朗读
语言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再通过耳朵进入身体,就很容易记住。如果只是单方面的听,大脑其实并没有被激活。另外,朗读本身就是具有美感的,央视的《朗读者》为什么会那么火?不仅仅是作品的原因,你换默念试试?
(3)边画线边阅读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三色圆珠笔画线法。红色代表最重要最客观的要点,蓝色次之,绿色是无关紧要但是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可惜的是,随着书籍电子化趋势之不可阻挡,动笔读书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
(4)阅读的换挡变速
作者指出,对于阅读来说,正确判断哪里是本书的要点,远比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头至尾把书读完重要得多。 与其为了一些与己不大相关的内容去消耗精力,还不如多读一些书,因为真正值得去读的书实在太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作者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他根据人的牙齿成长历程把书进行了分类:
断奶期食品:儿童文学
乳牙生长阶段:推理小说,历史小说,娱乐性书籍、杂志等。
恒齿阶段:名家名著,知识性书籍
作者提出,如果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即使重复的次数再多,阅读的能力也几乎不会有进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成年人的阅读水平并没有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而提升的原因,因为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的乳牙生长阶段(即总是习惯去读那些推理小说、历史小说、娱乐性作品等等),当我们的牙口习惯了"软性"的东西,"硬货"就啃不动了。
三、扩展自我
阅读对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阅读的训练,能够很容易提炼出文章的要点,这种训练在人际沟通中就可以很准确把握到对方的谈话主干,进而能够更有的放矢的应对。另外,通过阅读,毋庸置疑,可以丰富一个人的词汇储量,在书面表达时自然能够调用自如。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