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每天3顿饭2:这样吃饭更健康》读后感2300字
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在他的临床生涯中,发现很多对营养及养生的误解,以及越来越多在商业运作下的错误观念正在占据普通老百姓的头脑。于是,科班出身的他,用权威的知识,写了这本《吃好每天三顿饭2:这样吃饭更健康》,共分上篇“饮食之道”,下篇“吃动平衡”两个部分。康医生将健康养生归结为朴素的四条:平平淡淡吃饭、从从容容运动、踏踏实实睡觉、轻轻松松生活。关于吃饭,于医生这样建议:
01吃饭是最重要的事儿
西方对于吃有这样的定性:You are what you eat。而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则指出:在全球早逝群体中,47%的人与饮食因素有关。也正是因为如此,无数商家瞄准这个市场,今天绿豆治百病、明天海参能延年、后天南瓜能治糖尿病……其实,在身为营养师的于医生看来,所谓“**食品排毒、**食品抗衰老、**食品降血糖”……都是不靠谱的,吃饭只要遵循以下原则就夯实了健康的基础:1)少吃一口七分饱。能大大降低慢性病风险。2)平衡膳食是为首。食物组合远比单一所谓健康食物重要,而所谓的平衡,不是说必须平衡到每一餐甚至每一口,而是以1周为周期总体平衡即可。比如,今天多吃了几口肉,明天可以多吃点蔬菜,后天把肉换成鱼。3)规律吃饭很重要。上班族随便对付吃饭,想起来吃,想不起来不吃是很伤害健康的行为,请一定留出15分钟时间,离开办公桌、到餐桌上吃饭。4)烹饪方法有讲究。有些蔬菜本身是健康的,但采用了不得当的烹饪方法不仅流失营养,还成为了不健康摄入的来源。在烹饪方法中,鱼香、油炸、腌制、熏制要尽力避免。5)调味宜少不宜多。中国人盐的摄入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建议量的2倍,而且人的口味是越吃越重的,请尽量使用食物本身的味道来调味,比如番茄炒蛋,并通过3个月的实践,慢慢把调味品摄入量降下来。很多人误解以为“富贵病”跟营养有关,只要把营养降下来就能恢复健康。其实,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慢性病是一种代谢综合症,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才是罪魁祸首。假如你吃得很少,但每天应酬喝酒,慢性病一样找上你。因此,千万不要以为不吃饭能保持健康,没有吃饭这个基石,就不会有健康这座大厦。同时,于医生也提醒,食物不同于药物,千万不要迷信食物的“超能力”,妄想通过食物就能把病吃回去,也不要贪图立竿见影的效果。健康饮食贵在均衡与坚持。
02应该怎么吃三餐
人类食用的食物共有5大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大豆及其制品、纯能量食品(以糖和油脂为代表)。这5类食物没有绝对的好坏,均衡是关键,少了谁都不会健康,同样,某个过多也一样不利于健康。正常人一天的食量应当为:蔬菜一天一斤(指生重,即没烹饪前的重量)、水果1个(小个头如猕猴桃2个,大个头如火龙果半个)、肉与蔬菜的比例为1:10、主食、250ML奶、豆制品。在三餐中,这些食物应该这样分配:
早餐,优质蛋白+富含VC食物+碳水化合物+水分。其中,优质蛋白首推白煮蛋,鸡蛋的优质蛋白甚至不在海参之下。很多有因为鸡蛋的胆固醇高就不食用,于医生说没有证据表明老年人不宜吃鸡蛋;假如是慢性病患者,则可以两天食用一个白煮蛋。碳水化合物就是米、面之类的主食了。于医生认为,早餐粥配包子是不均衡的吃法,因为都是碳水化合物,应该将粥换成牛奶豆浆;同时,主食不要油炸,油条这种点头完全没营养,油饼卷咸菜、糖糕这种油盐、糖油组合更不好。
午餐,主食+适量肉(也可以用豆制品替代)+油脂+蔬菜。主食不可以不吃,在结构上,推荐粗细结合的吃法,比如燕麦和大米的结合。但是,粗粮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尤其是老人、小孩等肠胃较弱的人群,过多的粗粮会引发消化不良,一般粗量的在一整天主食的比例中30%就可以了。肉的食用上,首选鱼虾,其蛋白质比较优质,含油脂少,其次为去皮鸡鸭,最后为瘦红肉。油脂的选择上,动物油最不健康,植物油里橄榄油、亚麻油、奇亚籽油是最健康的;但是橄榄油不可用于油炸食物,190度以上加热会使橄榄油产生有害物质。蔬菜食用时要注意,十字花科及根茎类的蔬菜不宜生吃,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和消化不良;购买和食用新鲜蔬菜,蔬菜应先洗后切减少创口中的营养流失;大火快炒有利于营养物质的保留,也可以用水煮滴点油的方式保留营养。
晚餐:主食+优质蛋白+绿叶蔬菜。晚饭不吃不可取,容易引发夜间低血糖,晚饭只吃蔬果也是不利于健康的。
在进食的顺序上,应该:先上汤(蔬菜汤为佳)、再主食、最后动物性食品。汤最好是清淡一些,浓厚的老母鸡汤不是于医生的推荐,不要迷信煲汤,汤的营养并不在汤里而在“渣”里,既然老母鸡汤的营养仍在鸡肉里,为什么不直接烧鸡肉而用清淡一些的汤给肚子垫底?
03加餐零食
不要闻零食色变,并非所有的零食都是垃圾食品。于医生将零食由健康到不健康分为三类:
第一类:优选级。包括苹果、香蕉、猕猴桃、坚果类、酸奶等。这些零食,是可以作为两餐间的加餐食用的,特别适合消化功能不好、一次不能吃很多的老年人。在食用水果上,于医生认为,水果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吃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上午吃是金、下午吃是银、晚上吃是烂这样的说法。坚果含有大量的油脂,虽然是好的食物但不要多吃引发油脂的过量摄入。酸奶是乳糖不耐者牛奶的极佳替代品,中国人奶类的摄入仍然是不足的。
第二类:条件级。包括鱼片、水果干、海苔、黑巧克力、全麦饼干等。是指部分慢性病人群应当避免,只有你的身体状况符合一定条件时才可以吃的零食。
第三类:限制级。包括果脯、糖果、膨化食品、腌制食品、曲奇等。这些就不要购买来作为零食吃啦。
由于本书是集结了于医生微博中的精华内容,采用箴言的形式进行提炼而成,看的时候难免会觉得啰嗦,有些内容反复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目录也特别长,有些不足一页的文字也能列入一个目录。希望编辑社还是能提炼得更精华些,结构排布更合理些,优化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