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读后感900字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草木时光、寻常日月、生活中的磕磕跘跘……因为心中有着爱,生活才有乐趣。
精读了汪老先生的这本书,先是被汪老的字画惊艳了。画多以墨色为主,或浓、或淡、或焦……后来看到书中汪老自己说:“我的调色碟里没有颜色,只有墨……有次需要一点绿,我就挤了一点菠菜汁在上面。”“我的小说也像我的画一样,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虽然没见过也不熟悉汪老先生,但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见字读文如见其人。
印象深刻的是汪老笔下“吃,喝,行,学,乐”有滋有味的西南联大生活,文字中带着笃实、苦中作乐的生活气息。他说:“他就是冲着吊儿郎当来的,来联大寻潇洒的。”联大的教授们都是“自带风骨,别具一格!”正因为有这些风格鲜明,教学迥异的先生们,还有像汪老这样不拘,不怕新,不怕怪,不尚平庸,不喜人云亦云的学生们,才成就了西南联大那些年在艰难岁月中的辉煌。
汪老用平实的语言特写了他多才多艺的父亲,那些令人感动的文字是他对父亲深沉的爱和怀念。家人这几篇章都很贴近生活,让我在读的时候想到我老爸教我喝酒开始就是用筷子蘸给我尝尝,滴了几滴我就凑过去还要……老爸惊了,以后怕是个酒鬼吧!现在只要和老爸一起吃饭,我就陪他喝几杯。
书中还写了几个作家和一些作品,对沈从文沈老先生的描述要多一些,细细地读来会对沈老先生这个人和他的作品有更深的了解。此书后面的篇章里汪老简单介绍了一下对自己学习写作有一些影响的作家和作品,也给出了一点阅读的建议,如读和自己气质类型相似的书;读书可以随着心或者当下的感受去读等等。“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阅读本来就是悦读,不必勉强自己。以及关于写作汪老说从模仿到摆脱再到自成一家的三个阶段,我以为这一部分经验分享也是很好的。
回到书的开篇,细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花鸟鱼虫和童年生活等等都在眼前,阅读起来轻松愉悦也长知识。在苏州逛拙政园的时候,我认真看了园林中的花木,还真让我瞧见了汪老书里提到的枝干长成树丛的白色绣球花。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业余的,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