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的家里全是人》读后感1600字
“神的家里全是人”,诗歌依然是我们这个愈来愈世俗化的国度里惟一具有神性的艺术载体,具有拯救世事人心的奇妙力量。
一:作者张执浩的“想法”
一个人之所以走上文学写作之路真是一桩值得考究的事情。
文学的伟大之处也许就在这里,它在塑造我们自己的同时,也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或一群精神伴侣,让我们在茫茫时空中相互靠近,彼此接纳。
诗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她(他)可以以诗立世,也可以以人成诗,当她(他)以诗一般的方式存活在这个世上时,即便她(他)不写诗,我们也会认定她(他)其实就是一个诗人。
诗歌是诗人用持之以恒的耐心,和日臻纯熟的技艺给心灵建造的一座家园,大或者小,茅棚还是黄金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必须依赖一个又一个结实的词语来砌筑,她要求这些词语必须严丝合缝,形成强大的精神咬合力,惟有如此,这家园才能遮风避雨,才能发出游子回家的呼唤。
成就一个写作者的无外乎是两种东西:生活经历与人生经验,前者需要你用肉身去穿越,后者需要你具有“一只强大的胃”,去吸纳,去消化,然后从中提炼出你对生活的态度和你的审美眼光。
在这个交流便捷、写作者起点普遍较高的时代,写出一首好诗并非难事,困难的地方在于,找出这首好诗诞生的原因——究竟是运气还是能力——因为只有找到了她根源于何处,才能确认这首诗的作者是否值得我们长久期待。
写作归根结底是写作者自己的事情,写得好却不为人知,并不是写作者的遗憾,而是读者的遗憾。
当代中国诗人似乎不擅长处理与一些大词之间的关系,譬如写作者与“国家”“民族”或“人民”等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缺乏对这类词语的认同和亲近感,所以,在面对它们的时候,要么束手无策,要么生搬硬套,很难形成一种血肉相依水乳交融的写作。
我总觉得最好的诗歌就应该是可遇不可求的诗歌,最好的诗歌甚至没有来龙去脉,它突然光临,充满洞见,令人猝不及防。因此,最好的诗人应该始终保持着高度敏锐的警觉,以便随时发挥捕捉这些光线的能力,而这光亮是由一个个词语带来的,若呼啸而过的陨石,你必须敢在它熄灭之前捕获它的短暂而神秘的光亮。这对诗人的定力和心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定力需要心性去长久地培育。
衡量一个诗人之优劣有一个简单的指标,即,他(她)是否有能力让语言摆脱僵化和匠气,能否让沉默的字、词发出声响,制造出画面感来;其次,再看这声音这画面是否令人耳目一新,可以充分唤醒我们记忆深处的某些生活的片段,并藉此获得心灵的愉悦感。
写作并没有改变我们生活的本质,却让我们额外地生活了一次。
我们总说,真正的诗歌往往不是诗人写出来的那一部分,而是他(她)没有写出来的那一部分。然而,一旦落实到具体的写作中,往往就能够见出诗人技艺的高低。好的诗人必然有这样一种控制力,他(她)总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说出”尽可能多的意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意思的层面,也不会朝所谓的意义直奔而去。
命运的蛮力让人沮丧的同时又让人心存侥幸:也许,在下一个路段我就成了领跑者。成就一个诗人命运的往往就是那么几首诗,但没有人能够知晓它们将在何时何地出现在你的笔端。
二、40位诗人的“金句”
- 我还有一个纯洁的暑假要和你一起过完
- 说起信仰他说,他自己是自己的上帝。
- 我出生在这儿,跟许多人一样出生在这儿一个叫国家的产房。
- 由于遇见你,我部分地长大了。
- 如果梦是假的,那么为什么从梦里滚落的泪水却是真的?
- 我不敢再看鱼眼中透明的平静与饱蘸的慈悲
- 离开水时,它只能张开无声的嘴巴,身体在空气中摔打
- 我孤僻,任性,独来独往。我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我守口如瓶。
- …………
三、
小情诗
多想写一封信给你
用素色的信笺
手摸上去 还有粗糙的质感
寄出前 拿去阳光下晒晒
当你手冷时
可以感觉到一点点温暖
至于内文
随便写上几句话也好
谈谈天气或是星座
说你能有美好的一天
或者只写上四个字:
见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