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读后感_1400字

《敬畏生命:史怀哲自传》读后感1400字

阿尔伯特·史怀哲

阿尔伯特·史怀哲(1875.1.14 - 1965.9.4),也有将其名译作史怀泽或施韦泽,生于法国阿尔萨斯(出生时属于德国),拥有神学、音乐、哲学和医学四个博士学位。1953 年获得 1952 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一位毫无争议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敬畏生命的基本原则: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毁灭和阻碍生命。

为何对此书始终放不下,想写点什么呢? 过了三周依然不知如何写、写什么?

不再在这里纠结了,该让此书暂时离开了。将“敬畏生命”留在脑中,敬畏史怀哲,过段时间再去看他的《文明的哲学》一书吧。

书摘
文明的基本要素是指个人及社会在伦理方面的不断完善。同时,无论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进步,对于文明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文明的渴求其实也是全世界对进步的渴求,并且以伦理为最高价值标准。尽管我们格外重视在科学和人类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显然只有以伦理目标为努力方向,人类才能充分地从物质进步中受益,并且排除随之而来的危险。目前的世界形势便是这代人判断失误的可怕证据:他们相信进步本身包含着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能够自然而然、自动地完成;而且他们以为,进步再也无需任何伦理理想,仅靠知识和实干便足以达成目标。
对于我们来说,摆脱混乱的唯一可能途径就是肯定一种基于真正文明理想的世界观。
一旦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马上就会发现:之前被认为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东西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对进步的渴求到底是否存在,这主要取决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种对物质进步的渴求跟对伦理进步的渴求共同作用,而现代文明建设正是以此为基础。
鉴于我的生存意识包括一种强烈愿望,即延长寿命以及该生存意识所衍生出的神秘喜悦(我们称之为“幸福”),同时还伴随着对生存意识所造成的毁灭和神秘破坏之恐惧(我们称之为“痛苦”),那么这种意识在我周围的人身上也同样存在,无论它向我作出明示或保持缄默。
肯定人生乃是一种精神性行为。人们借此摒弃原先轻率的生活方式,开始满怀敬畏地投入到生活中,从而赋予其真正的价值。可以说,肯定生活是为了使生存意识深化、内化并得到加强。
与此同时,一个变得有思想的人很容易产生某种冲动,希望将自己对生命的敬畏同样带给每个具有生存意识的生命体。他以自己的生命去体验另一种不同的生命。在他看来,保全生命、提升生命,以及发展所有能达到最高价值的生命都是“善”。反之,他认为毁灭生命、伤害生命,以及抑止有发展潜能的生命都是“恶”。这是毋庸置疑的基本伦理原则,亦是人类思想的一个基本先决条件。
“敬畏生命”的伦理包括一切可称之为真爱、奉献、同情、分享快乐以及共同努力等成分。
生存不得不以牺牲别的生命为代价,并且一再引发毁灭和伤害生命的罪恶感。
众所周知,我们必须跟不利的环境因素作坚持抗争才能保持自己的人性。不仅如此,对于那些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为保持人性而殊死搏斗的同胞,我们应当竭尽所能地提供援助,他们才有迈向成功的希望。
“敬畏生命”本身包含了顺从、对世界的肯定态度,以及伦理规范。它们也是通过思考得出的世界观之三大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
世间的恶有何含义?在上帝这个存在之源的身上,创造意识和爱的意识是如何融合一起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我们的存在怎会转瞬即逝,同时却又永恒持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