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30天让孩子的学习更主动》读后感1200字
本文总结:
内容与主题“时间管理”互不关联,全文以“沟通”为主,“原则”为辅这几点比较涨知识:
第一,父母要关注的是自己的情绪,保持自己情绪的平静,是一切技巧和方法的基础和关键。如果父母不平静,生气了就要去灭火,伤心了就要寻求安慰,父母效能特别强调情绪稳定。父母已经知道生气的权利在自己,也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就是因为对孩子的高期待——相对于自己孩子来说的高期待。如果父母能够把期待换成目标——就能分解成小目标。如我希望孩子能坐15分钟,转化成目标,分解至3分钟开始训练孩子,每天或者每周增加1分钟,孩子体验到努力后的进步和成功,有成就感。父母也会有成就感,和孩子一起感受成功效应,信心倍增。
第二,当父母情绪平静以后,就要思考孩子的行为目的是什么?他现在又哭又闹想干什么?他这样磨磨蹭蹭想干什么?行为目的是为了吸引注意力?争夺权利?报复?还是自暴自弃?
第三,要分清问题所有权。当我们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以后,还可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所有权是谁的?父母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1)孩子的行为是否干扰了我?(2)孩子的行为是否有危险?如果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这个问题的所有权就是孩子的,你就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做,让行为结果自然发生。如果孩子很伤心,父母就积极倾听(反映倾听),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负向情绪,等孩子平静以后,进入讨论环节,进行问题解决。如孩子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该穿衣服的时候他不穿,今天要下雨孩子就不带伞……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父母只要允许自然的行为结果发生,孩子就会在这个行为结果的体验中有所进步,他将学习到下一次自动修正自己的行为。当父母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分清问题的所有权,就知道如何应对孩子。如果问题所有权是孩子的,就用“积极倾听+问题解决”。如果问题所有权是父母的,就用“我的信息+合理的行为结果”。这些技巧有效的前提都是父母要平静!
第四,要跟孩子一起制订亲子计划,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所有的教育都是以爱为出发点的,爱就是尊重和接纳,就是父母和孩子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而不必担心被对方拒绝。如跟孩子一起制定三表(时间表、星星表、礼物表),互相说说彼此的进步,写或者画在一个本子上,即美言录。亲子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法,可以写美言录,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优点大轰炸,父母说说孩子今天有什么进步,孩子也夸夸父母今天有什么进步。当父母有负向情绪时,坦诚地告诉孩子:父母也会伤心、难过、沮丧、生气等,并不是孩子不好,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父母正在学习和成长中。这种互相鼓励和坦诚表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教育也就顺其自然了。
通过本书的阅读,和孩子共同成长!让孩子成为幸福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