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800字
在西西弗矢量咖啡馆看完毛姆的刀锋,对着2米外的壁画思肠刮肚20分钟,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叫刀锋,只能泛泛而谈。
伊莎贝尔最终还是与拉里切断了所有联系。和拉里的岔路口越来越多,拉里自己也选择了下意识的将她遗忘。
格雷的幸福是一个典型的文学陷阱,放到现在的中国,伊莎贝尔早就学着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画家妻子跟别人跑了。
苏菲,死得很惨,但毛姆说她的死也是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也许在他看来,打车祸发生以后,苏菲整个人就已经和她的丈夫女儿一起死去了。
就像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大多在25岁时就已死去,精神与肉体,不约而同在原地打转。说来说去还是因为懒,懒到宁愿花50年时光去等待,然后在75岁被掩埋。
苏珊娜,最后得到了圆满的结局,虽然觉得她那番办画展的言行让我觉得很滑稽,但衷心祝福她啊。正如瓦莱里那首诗所说:
“最后的礼物,用手指招架的轻盈,都归了尘土,还原为一场春梦。
起来!投入不断的未来! 我的身体啊!砸碎沉思的形态! 我的胸怀啊,畅饮风催的新生!
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 天边的气流翻开又合上了我的书,波涛敢于从巉岩口溅沫飞迸! ”
我觉得苏珊娜的故事是最好的诠释,她的结局我也认为是刀锋中的唯一圆满结局。
艾略特死得很突然,毛姆还为他留下了泪水,但他那突如其来的眼泪让我感到虚伪。艾略特临死前还要骂一句那个“老女人”,遗嘱中也专门提到要穿着那件古怪的衣服入殓。
毛姆这么写,多少还是因为艾略特有些言行不能让他苟同。无奈他确实活得比大多数人滋润。能干出点成绩的人身上,你总是能挖掘到闪光点。
拉里的生活,我想想就觉得真是苦。以前很喜欢这类探讨,现在看得想睡觉。关于他的精神探索和金钱观念,没有相关经历的我是如何也不能真正领会到,假装理解也只能是泛泛而谈。
不过我也不需要去体悟他的精神探索。别人的任何事情进入到我的眼里,都已经只与我自己有关。
练好自己的降蛇18掌和打狗棒法,登峰造极,达到游刃有余的滚刀肉境界,我想我也就可以入土为安了。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