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2013版)》读后感1900字
深河---熔炉后的灵魂能否透亮
深河包容他们,依旧流淌。
人间之间,人间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
上周出差兰州,回京的路途上卖了一本奥利维娅.莱恩的《孤独的城市》,书腰上写了一句话:寄居城市的个体,要如何独自生活?孤独,是个人的体验,也是群体的困境。就是被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吸引着,简单翻起几页,不禁想起前些日子背包里一直存放着远藤周作的《深河》里面写的:“能够相信的是,各色各样的人背负着不同辛酸,在这条深河里祈祷的光景。河流包容他们,依旧流淌,人间之河,人间深河的悲哀,我也在其中。”其实每个人都是在尘世间孤独着,又向着灵魂的深河,不断熔炉着罪恶、肮脏、彷徨、寂寥,最后寻求复生;似乎是一种疗愈伤口的方式,所有的创痛都急需治愈,但是愈合后的伤口又是丑陋的,凹凸不平的……
回归远藤周作的《深河》:“深河”——印度的恒河。圣河之滨,死者的尸首被焚烧,骨灰洒入河中,期望灵魂将在来世复活;无数虔诚的人穷毕生之力到恒河朝圣,即使倒在半路也无怨无悔,他们用混有骨灰的恒河水洗漱、沐浴,体验圣洁和光辉……一个前往印度的日本旅行团,团里成员心性各异:
经历丧妻子的矶边。原本对他而言,妻子不过是那个等他下班回来,给他提供舒适生活环境的人。直到结婚二三十年的妻子突然病逝,剩下自己孑然一身,才觉出妻子虽然无色无味,却也是必不可少的空气。心中惦念着妻临死前的关照,“我一定会转世……在这世界的某处。记得啊,一定要找到我。”矶边听闻妻子将转世在印度,便匆匆踏去印度,去寻找转世后的妻子。
为了逃避污染逃避罪恶而用笔去创造了童话世界的作家沼田。因为从小父母离异,身边能理解他的悲伤,能倾听他的心声的,只有他的小狗。长大后的沼田相信,生灵之间真正的沟通,只能存在童话里。他笔下的狗,羊,马,有各自的悲喜,都能和人类说话交谈。人到中年,终日缠绵病榻,几度接近死亡。期间唯一可以带给他安慰,能让他倾诉内心恐惧悲苦的对象,只有他豢养的小鸟。而那只鸟,在他手术的那天突然去世。医生说,这手术进行得十分凶险,沼田的心脏一度在手术后上停跳。沼田认定,小鸟是替自己而死。身体康复后的沼田立愿去野鸟保护区,要去找了一只同样的鸟,然后放生。
曾在缅甸丛林历尽炼狱之苦的老兵木口。因二战战友冢田在临死前向他忏悔了一个秘密,在缅甸森林里节节败退的部队,在疟疾,饥饿和绝望中,一步一步踏上死亡之旅。为了救活当时陷入昏迷的木口,冢田把最后能找到一点食物喂给了木口。自己却不得不靠吃腐烂的死人肉来而苟活了下来。几十年过去了,这不能与人言说的秘密,日日折磨着冢田,只有喝酒喝到人事不知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临死前的冢田一直苦苦追问,自己的行为能否得到神的原谅。木口为了报答冢田的恩情,要去印度庙里做场法事。为了朋友,也为参战双方的灵魂能获得最终的平静。
说不清自己为何要来恒河的美津子。离婚的她,曾在大学里就沉醉于跑车美酒。虽然结婚的对象是人人羡慕的商业世家,可只有她自己才看得见干枯如沙漠的内心。她无法去爱,因为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苦寻而不得的爱,让她在蜜月期间,撇下新婚的丈夫去见找大津,只为聍听他所追奉的爱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每日都会准时去教堂祈祷的大津。一心想晋升神甫,却被里昂的神学院推延了。后来他去印度传教,又被教会认做是异端份子而被赶了出来。教会对他最主要的批评是他潜意识里的泛神论。大津却坚持神是爱,他将以不同的面貌,散布在人间。 "神不是你们认为的,是人以外让人瞻仰的东西。而是无处不在,包容人,包容书,也包容花草的大生命" 。即使被教会驱逐出来之后,大津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做为被神甄选出来的人,他要继续为神在世间传播神的大爱。
书中这些人物被“深河”强烈震撼,尤其是当见到背负年迈力弱的异教徒“贱民”前往恒河的天主教神甫时,所有人在刹那间寻找到了生命的真谛……似乎只要将对心空虚的救治和对精神复兴的追寻熔为一炉,便可寻求安宁。
书中写着“修禊是为了净化因罪产生的污秽和身体上的污秽所进行的行为;而在恒河里的沐浴,净化的同时也祈求从轮回转世中获得救赎。”如同矶边的妻子在临别时的呓语:“我一定……会转世……在这世界的某处”,只是我一直不明白当你进入深河中洗净一身的污秽后,灵魂真的能重新回熔炉吗?那些黑暗的黑暗,果真会变得通透明亮吗?
我依旧找不出答案。
只是一直在想这些抽象的救赎,始终无法用物化的事件来描述,而你我能做的便是在拥挤的城市里寄居时不要遗忘了自己存活的魂灵;如同深河一样,流淌不息,却不忘带去污秽,带去时间,带去人世间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