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读后感_5500字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读后感5500字

【读书】那些穿越时空对决的画作们,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

《圣马太殉教》,卡拉瓦乔。到底是谁刺杀圣马太,人们一直在解读这幅画。有一种解读是,画作中唯有圣马太没有惊恐,而是目不转睛的凝视着半裸青年,似乎被青年身上惊心动魄的美所折服,死在这宛如甜美毒药般的幻象中,似乎死也心甘。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解读,因为画家卡拉瓦乔是同性恋。《吻》,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这幅画无意识地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与死亡本能融合在一起。炙热似火的爱恋无法长久,真正爱过,死也甘心。这幅《吻》,能触摸到甜蜜的痛楚。

《红磨坊的舞会》,雷诺阿,印象派。《红磨坊》,毕加索。让红磨坊名留青史的就是这两幅时间间隔24年的画作了。雷诺阿极力讴歌户外阳光千变万化之美,他的红磨坊是白昼的身姿,表现了舞场中人的热情快乐。毕加索的黑磨坊则展现了暗夜的面孔,表现了舞场中人的妖冶颓废。同一个红磨坊,之所以有如此差异,原因有二:1,24年间,红磨坊从低级娱乐场所变身高档会所,高级的红磨坊吸引了绅士们和众多的妓女,还成为著名的女同性恋场所。2,雷诺阿与毕加索三观不同,雷诺阿追求人生光明面,毕加索却锐利地看穿人世黑暗,雷诺阿终其一生对妻子疼爱有加,毕加索却与各种女子缱绻痴缠后残忍抛弃。

这幅《画家祖父的肖像》是凡高的最早期作品了,刚好正在看凡高的书信《亲爱的提奥》,文字,总能更好地了解一个人。《画家父亲读报》,是另一个不肖子,富二代塞尚的成名前作品,他与作家左拉从少年时就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为了各自的梦想努力。只不过,左拉成名之后,塞尚还在啃老。可惜,凡高和塞尚的父亲至死都认定儿子是一事无成的不肖子。

我们经常在一些画作上看到一群长翅膀的肥胖小男孩,有时我们称他们小天使,有时候又称丘比特,如果没有拿着箭,他们到底是丘比特还是小天使呢?哈哈,那得看他们飞在谁身边了,《圣经》人物身边的一定是小天使,古希腊罗马诸神之间的肯定是丘比特,不过,直接把所有飞天婴儿统统称为“普特”(小男孩儿)也不会错。《无原罪圣母》,西班牙巴洛克时代,牟利罗。这幅画表现的是马利亚正要降临母亲腹中的场景,然而,画中圣洁的少女正是玛丽亚本人,为什么是无原罪圣母呢?原来,普通人一出生就是负罪之身,而马利亚是一朵圣洁的白莲花。当然,圣母身边飞着的一定是天使了。天使们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健康漂亮的不一定是上流阶层,事实上,脑袋上直接长翅膀没有身体的天使是能够直接面见上帝的第一等级天使。《贩卖孩子的商人》,维安,洛可可风格。画作表现的是卖货娘提着一蓝子娃娃向高贵妇人兜售的场景,哈哈,卖货娘拎着丘比特的翅膀,这幅画作太好玩儿了,画里被兜售的娃娃肯定不会是天使了。

《苏珊娜与长老》,17岁少女真蒂莱斯基的处女作。表现两名下流长老性骚扰并恐吓苏珊娜。当时裸体画作除了女神们,很少牵扯《圣经》题材,画家们很难找到一个画裸女的借口,因此纷纷来画苏珊娜,男性画家们很多为画裸体忽略主题,有人甚至把碍眼的两长老都删掉了。女性画家真蒂莱斯基与男性画家们同主题作品简直天壤之别。不过在男权专制下,真蒂莱斯基被有意无意雪藏至今。《时间被希望、爱情与美打败》,西蒙·武埃,法国。时间老人令希望土崩瓦解、爱情随风而逝、美丽面目全非,徒留满目死亡。而画作中却是时间老人被揪打的场景。意大利著名长诗《凯旋》述,爱情被纯洁打倒,纯洁不敌死亡,死亡输给名声,而名声则是时间的手下败将。时间辩解道:“切勿嫌恶我,若是没有我在,辛酸与凄惨将无法治愈,袭击苏珊娜的长老们也会长生不死!”。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奥林匹亚》 ,马奈。这两幅画,提香的维纳斯好评如潮,马奈的奥林匹亚却遭口诛笔伐,同为裸体艺术,人物造型也基本相同,遭遇咋差距这么大呢?原因有三:1,创作年份不同。提香的年代,画作根据私人要求订制,供少数人欣赏。300年后马奈的年代,画作需展售,艺术评论家甚至普通人都可以点评一二。2,人物。画中裸女,一为远古女神,一为当世模特。关于这一点,朱光潜先生曾谈到过悲剧故事题材要么时间远要么空间远,不然悲剧效果大打折扣。忘了是谁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你的隔壁住着一个诗人,你大概总不会拿他当回事儿。画也如此,远古裸体女神,人们不会与现实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而现世裸女,就容易让人有色情暇想了。人们对代古代名妓的态度也是这样,距离产生美。不过说实话,就连我这不懂艺术的人都感觉相比起来提香的维纳斯美得太多了。3,周围物品的象征意义,维纳斯身旁的狗和玫瑰花象征忠贞和爱情,而奥林匹亚身旁的大黑猫大捧花和脚上半挂着的金色拖鞋似乎都暗指人物身份,而且据说奥林匹亚这个名字是当时妓女们常用的名字。

《演奏小提琴的帕格尼尼》,德拉克洛瓦。据说帕格尼尼的演奏和外貌魔性诡异,被讹传把灵魂卖给了恶魔才得来绝技,据说人们在他演奏时能看到他身后的魔鬼以至于要在胸前画十字驱魔,帕格尼尼甚至请政府帮忙出具了自己的确是人类的书面证明。画作表现的是他46岁欧洲巡演瞬间。第一站是维也纳,之后是德国和波兰。几乎当时所有浪漫主义音乐家都曾亲临现场聆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拉赫玛尼诺夫、柏辽兹⋯这些音乐大师被深深震撼,帕格尼尼的演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音乐大师们的灵感之源。《农民的舞蹈》,勃鲁盖尔,被称“农民画家”。画面中充满了农村节日气息和欢快的跃动感。伴奏的无名氏音乐家为了眼前这些陶醉于音乐尽情欢舞的人竭尽全力地演奏。无论是大师还是无名氏,无论他们的技巧有多大差别,他们沉浸在音乐里的快乐是无差别的,他们带给不同观众的快乐也是无差别的。

《尼布甲尼撒》,威廉·布莱克,画风奇特。尼布甲尼撒二世是巴比伦国王,暴虐残忍,巴比伦也是华美绝伦但道德败坏的城市形象。尼布甲尼撒二世晚年因过度骄横而精神崩溃,七年间把自己当作野兽爬行嘶鸣。布莱克所表现的正是国王这个时期的状态。画面让人感觉阴森恐怖。《奥菲丽娅》,米莱斯,画风精致唯美。哈姆雷特的未婚妻奥菲丽娅脆弱的神经在残酷现实面前终于崩断,画作表现奥菲丽娅溺水场景,她的身体与美丽的花朵一起随着河水漂流。“宛如人鱼徜徉在水面一般,她口中哼唱着祈祷的歌曲,全然不知死亡已近。”

《路易十五肖像》,里戈。“他拥有少女一样的精致面孔,是一位眼含郁色、如寒冰般冷酷无情的美青年”。路易“如寒冰般冷酷无情”的帝王气质令人神魂颠倒。路易从出生伊始便拥有想得到的一切,想必患上了无聊的绝症,症状就是玩弄女性。“国王唯一的能力就是发挥雄性本能”,这位美男子的最终结局就是变成了趣味低级的粗俗男人和猥琐老头。《圣塞巴斯蒂安》,雷尼。同样是美男子,圣塞巴斯蒂安正当好年华时便殉教而死。画作中这张美丽纯洁毫无攻击性的脸搭配着一副堪称完美的成年男子的裸体,有着极强的视觉美感,难怪被称为“历史上最古老的同性恋偶像”。圣塞巴斯蒂安把男性美定格在了行刑前的一瞬间。

《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法国皇后欧仁尼》,弗朗兹·温特哈尔特。这两位皇后,都是颜值爆表的美丽皇后。伊丽莎白皇后,就是人见人爱的“茜茜公主”,从小无拘无束放养的茜茜公主嫁给对自己一见倾心的皇帝丈夫后,竭力忍受着身份的桎梏和被称为“唯一男人”的婆婆的叱责。这位美丽高贵的皇后极其敏感纤细甚至有些自卑,仿佛神经就长在皮肤表面,她对有朝一日将会失去美丽青春感到极度恐惧。她经常逃离维也纳,被称为“旅行皇后”,在唯一的儿子自杀身亡后这位悔恨的母亲的旅行与流浪无异,直到在瑞士被刺杀,她除了丧服再没有穿过其他衣服。另一位乱世美人是欧仁妮。画中的欧仁妮给人一种未经世事的柔美清纯温婉可亲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是一位有头脑喜欢参与政治的皇后,自她怂恿大她许多的丈夫御驾亲征惨败被俘后,人们开始愤恨这位美丽的皇后,不过在丈夫和儿子相继离世后,她独自一人活到了94岁。这两位皇后肖像,我还是感觉伊丽莎白皇后更美。

《迦拿的婚礼》,委罗内塞,卢浮宫馆藏尺寸最大的画(67平米),拿破仑从意大利掠夺而来。这是一场16世纪中叶威尼斯贵族举办的奢华盛宴,在整座城市走向衰落之时,这座“宴乐之都”却更加奢靡放纵。画面正中坐着的光晕笼罩下的圣子耶酥和圣母玛丽亚,表明这是一幅百分之百的宗教画!提到耶酥和晚餐,更出名的是《最后的晚餐》,马科斯·萨帕塔。表现被捕前的耶稣与十二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他掰开面包分给十二门徒说:“这是我的肉。”又斟酒给门徒们说:“这是我的血。”。这幅《最后的晚餐》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是:餐桌正中摆放的黑暗料理竟是豚鼠。秘鲁的安第斯山区自古以来就将豚鼠当作重要的蛋白质汲取源。时至今日,豚鼠依旧是舌尖上的一大美味。

《为午夜集会启程》,小大卫·特尼尔斯。所谓的午夜集会,是女巫们一年一度的瓦尔普吉斯之夜(5月1日前夜),在德国的布罗肯山上与魔鬼一起举办的淫乱邪恶的宴会。出现在画中的正是女巫们和她们的诡异道具。不过画作中的老年女巫面相普通,似乎并不是我们熟悉的邪恶的女巫形象:鹰勾鼻、浑眼睛、驼背、又老又丑,她们拥有变身能力,能制毒、会诅咒、还会乘着扫把飞上半空,在夜里参加名为“Shabbat”的集会。然而这个邪恶形象是在猎巫及女巫审判的过程中被人为塑造出来的。讴歌人性解放的文艺复兴时期,臭名昭著堪称基督教历史上最大污点的“猎杀女巫”运动席卷欧洲大地,15一18世纪猎巫运动仅在西欧造成的牺牲者就多达10万人,并逐渐与异端审判及反犹太主义产生联系。“Shabbat”原指犹太人的安息日,而作为女巫一大特征的鹰钩鼻也是犹太人的典型外貌。“猎巫运动”彻底演变为一场狂热的宗教性集体癔症。《最佳观景位置》,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一直以为,城堡上观景的三名女子青春柔美得令人艳羡陶醉。却不知道,《最佳观景位置》里的三位美好女子也是女巫,原来,除了丑陋的老妪,魅力无穷的年轻女子同样可以是女巫。在莎剧《麦克白》中,娇美三少女女巫吟唱着“美即丑恶丑即美”出场。她们于城堡顶端,俯瞰着人间一场戏,也俯瞰着麦克白的命运逐渐堕入深渊。《最佳观景位置》的标题才是这幅画的最大亮点。

《波提纳里祭坛画》,格斯。展现了圣子降生马厩,圣母玛利亚、其丈夫约瑟、天使及牧羊人跪拜的情形。画作细节处理精准,能让人感受到虔诚的氛围。《圣母子与天使》,利皮。低眉顺目双手合十的圣母容颜秀美,还带着一丝楚楚动人的少女气息,与此相比,耶稣并无婴儿的可爱,“伟人气质”呼之欲出。宗教画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绝不能把幼子耶稣画得像普通人家的小孩那样天真可爱,要表现出救世主那超越凡庸的神圣威严。利皮与格斯为同时代人,同是圣母圣子,形象却很大不同。格期的画严肃朴素写实,利皮笔下的女性形象却有着甜美梦幻的风格。比起来世的幸福,文艺复兴更重视现世的喜悦。在人们心中,赞美肉体比歌颂灵魂更加重要。

《梅杜萨之筏》,席里柯。国王器重的“梅杜萨号”无能船长肖马雷在船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弃船逃走,抛下184个男人和1个女人在简易木筏上面临人间地狱,毫无负罪感地径直逃回法国,木筏之上转眼就成为兽性觉醒你死我活的生存战场。当时人们习惯了静谧优雅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对眼前这般激烈而粗暴的画面不知该如何看待和评价,恐惧、战栗、情绪爆发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崇高之美。《沃森与鲨鱼》,美国画家科普利,根据沃森个人经历画成,相对船难的战栗,表现力一般。

《画家与夫人伊莎贝拉·勃兰特》,在花语为“爱的牵绊”的忍冬花荫下执手相握的鲁本斯和夫人,展现了内敛稳重、气度高华的美好感觉与夫妇之间的深情厚谊。名利双收的人生赢家鲁本斯即使爱妻早逝似乎也没影响他享受幸福。他的画中洋溢着肯定自我、享受人生、懂得感受现世之美。他“是王的画家,也是画家之王。”。《浪子回头在酒馆》,伦勃朗和夫人萨斯基亚在小酒馆。画中的伦勃朗不拘小节、与“内敛稳重”四个字完全不搭的浪子模样。他高举酒杯,陷入沉醉,真正让伦勃朗沉醉的不是酒,而是这份幸福,是为他带来爱情、财富和名望的自由恋爱的女神夫人。但是,夫人早逝后,伦勃朗人生陷入低谷。正因如此他彻底摆脱了世俗和物质的羁绊,直视自身灵魂深处,造就了那个被誉为“灵魂画家”的伦勃朗。实际上我们很难评判哪一种人生更加幸福。不过我感觉小酒馆中的夫妻更显随意和灵动。

《欧仁·马奈和女儿在布吉瓦尔》莫里索。女画家莫里索在巴黎郊外的宅邸为丈夫和女儿画的肖像,画面散发着温柔宁静和温馨,令这幅画成为幸福感满满的作品。欧仁·马奈是被称为“印象派之父”的马奈的弟弟,因为马奈的一幅莫里索的肖像画而知道并仰慕莫里索,事实上,莫里索喜欢着同时拥有数名情人的大画家马奈,但这份苦恋从未得到任何回报。那是一个极其轻视职业女性的时代,欧仁·马奈始终尊重妻子的工作,理解她、支持她,是她的头号粉丝,还成了她的经纪人。《某个男人的肖像》,塔玛拉·德兰陂卡。某个男人,就是正在与德兰陂卡离婚的丈夫,她始终没能把画中丈夫应该戴着结婚戒指的左手画完。德兰陂卡是“天生就懂得如何自我包装的女演员”,她发誓“一辈子只过奢华的生活”。她对美丽的人和物品毫无抵抗力,,工作间隙,危险的恋爱游戏是塔玛拉的最爱。她迷恋英俊的男人,也喜欢娇美的女人。她绝对是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女子,但对冷峻睿智优雅的初恋兼第一任丈夫的感情之深却超出旁人的想象。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