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高效阅读》读后感_2800字

《高效阅读》读后感2800字

【高效阅读】读后感

该书在阅读方法方面强调“共振阅读”,输出方面强调写评论、写心得、写日记读书会、学习会等来转化。书中精髓主要有几点:

一、关于阅读

1、阅读的四种形式。

(1)“通读”:这是我们在学校里所学的阅读方法。它要求我们念出声来或者在心里记住内容,是一种要求“眼睛看文字”和“头脑思考”同时进行的阅读方法。

(2)“速读”:将重点放在“用眼睛看”上,是一种很注重时间与效率的阅读方法。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而去大致“浏览”或者只看必要的内容。

(3)“泛读”:一种以量取胜的阅读方法。首先要阅读大量的书籍,然后再在几本书中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不同之处。

(4)熟读、精读”:准确地阅读,并将书本中的内容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我个人认为,阅读四种形式是分阶段完成的,对于没有看书习惯书友来说,先养成看书习惯,之后再锻炼“通读——速读——泛读——精读”。

2、阅读注意点在于“看”。

第一遍阅读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看”上,先让自己对书中的信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读第二遍时,有侧重点地去阅读,只需要将焦点集中在自己所关心的信息上即可。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整本书的“数据”都将存入到我们的大脑中。

其实第一遍是快速浏览书中内容,大致了解书的内容。第一遍要练习“看”书速度,有兴趣的书友可以看《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第二遍根据自己需求有针对性详细阅读。

3、确定阅读的目的,提升阅读速度与记忆力。

“阅读前先确定好目的”这件事,将会带来以下两大好处:

(1)自己所搜寻的信息会更容易地投入眼帘→提升阅读的速度

(2)搜索获得的信息会更容易被记住→增进记忆力

如果看方法、工具、专业之类书,看书前将阅读目的写下来,看书效果很好,强化书中内容的理解。

仅仅完成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读,想象着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子,然后制订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关键是还要能将其付诸实践。

二、共振阅读

1、什么是共振阅读?

所谓的“共振阅读法”就是让自己与作者所写的这本书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出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及被隐藏起来的才能。

“共振阅读法”就是通过一边绘制“共振地图”,一边与所阅读的书籍之间产生“共振(共鸣)”,就像与作者进行对话一样,让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获得所需的信息。

作者强调“共振阅读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你平均用20分钟看完一本书,甚至最快只需8分钟就可以搞定。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不用读完整本书,就能做到“从这本书中学到了许多”“了解到我们最需要的那1%的信息”。

2、为什么不用全部看完整本书也能获取有价值信息呢?技巧在于支撑起“共振阅读法”的5条假设之中。

支撑“共振阅读法”的5条假设:

假设1:在接触到书本的一瞬间,身体就能获得信息。

假设2:无论用多快的速度翻书,大脑中都会留下信息。

假设3:大脑会试图思考这些信息的含义。

假设4:阅读时所处的不同立场,也会使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发生改变。

假设5:以故事情节来阅读的话,能加速我们对内容的理解。

“共振阅读法”也是同样要求大家在开始阅读之前,必须先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翻阅一下这本书。

3、共振阅读的步骤

共振阅读法中的5步共鸣

步骤0:接触书本,明确自己的目的。

①写下阅读的目的

比如:“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

多思考多自问几个问题,收获会更多。

②写下页数

③写下作者的名字、绘制出画像(对话气泡)或者画个“笑脸”的表情。

④随意翻阅,对书中内容进行大致浏览。

⑤将从作者那里接收到的信息,简短地写下来。

⑥作者为什么必须写作这本书?写作这本书的理由是什么?

步骤1:通过随意翻阅,让大脑“下载”信息。

快速翻阅书籍。这个看实体书效果是最明显。

步骤2:在三栏表格中绘制曲线。

①绘制线条。一边手持书,另一边手握笔。

②在感兴趣的地方标注六个以上的标记。“↑”

③写下页码。预估一下标注“↑”的位置,所对应的书中页码,然后写下来。

④确定优先顺序。看着曲线和页码,在自己心里面给书中的内容进行排位。

步骤3:从曲线中感兴趣的那一页上摘出单词。

①按照之前确定的讯息,是翻到相应的那一页,用眼睛大致扫一眼。

②摘出“共振词汇”,将其记录到“共振地图”上。这些首先映入眼帘的词汇,就是作者与你展开对话的关键词汇,我将其称为“共振词汇”。

步骤4:凭着感兴趣的单词,带着问题去阅读。

①看着“共振地图”,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点。

②用八分钟时间去阅读(为了达到目的,阅读自己关注的内容)

③调整呼吸,用五分钟阅读。想想自己还想了解哪些内容,才能达成阅读这本书的目的。

步骤5:基于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想法,制订出行动计划。

①制定行动计划。想一想如何利用利用你从这本书中所获得的信息与想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行动计划。

②定好主题我们就会自发的去实践这些写进行动计划里面的内容。

4、“共振阅读法”有什么好处?

“共振阅读法”能够帮助你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自己真正想要的信息。另外,“共振阅读法”提供的则是一种双向交流的阅读体验。

二、四种阅读形式与共振阅读法有什么关系?

通过“共振阅读法”,从“通读”向“速读”转变,然后再“泛读”大量的书籍。在“泛读”之后,根据自己找到的切入口形成新的观点,达到“熟读、精读”的程度。

“熟读、精读”就是要将获得的“信息”转变成自己掌握的“知识”。只有你自己独立的“想法”或“知识”才具有价值。如果这个“知识”还能契合市场的需求,那么将更具价值。

三、那些途径可以输出读书内容?

1、简短的书评

2、写读书心得

3、尝试向别人介绍书的内容。

4、将书的封面和自己绘制的“共振地图”,发到社交网站上并附带简短的书评。

5、填写并寄回书中附带的读者回执。

6、在博客上简单地介绍这本书。

7、时常回顾自己绘制的“共振地图”。

8、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抄写下来。

9、尽快将书中所讲的内容付诸实践。

在深圳,有许多读书会活动,比如拆书帮、**读书会、头马俱乐部等等。可以参考线下活动分享或演讲、讲课。讲才是看书最好效果,因为已经是精读后效果。经过自己梳理、转化、输出,才是自己的知识,而不是作者。

四、其他

1、怎么利用碎片时间?

其实只要自己有意识去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的话,任何碎片时间都会有的。现在我们学习途径很多,每个人学习风格不一样,比如有些人喜欢听书就可以在碎片时间段,听得到、喜马拉雅、樊登,有些人喜欢看电子书,有些人喜欢看实体书,还有些人是三者都有。方法很多,只看你想不想去做!

2、学会阅读管理类英文书籍的诀窍。

①先读翻译版的书,然后在阅读原版书时与其进行对比。

② 阅读英文书籍时,注意搜集该作者的一些信息(主页、照片、维基百科等)。

③结合字幕来观看作者的一些视频资料。

这个方法还不错,记得读大学时候,我总喜欢看一段英文再看中文,学习效率低许多。后来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改为一口气看完英文,看自己理解多少,再看回中文。效果好许多。

不管是渡边康弘还是斋藤孝的学习方法,日本人都侧重动手能力,提倡思考要深入。虽然有些方法很传统,但还是值得学习!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