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先秦诸子》读后感_900字

《先秦诸子》读后感900字

书的好就是二刷的理由
这本书被我连刷两遍。原本是在看《中国人的智慧》时作者提到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便想插进来翻看一下,这一翻就没有回去,第一遍看完后还意犹未尽似被粘住般茶思不想直到二刷结束。
看书的途中,不断对自己之前的浅薄惊到,也不断被先秦诸子这好一幅壮阔的群像惊到。想想放着老祖宗的智慧不顾,成天追捧所谓十万加的我是有多傻。又想到以前对易中天先生的误会是有多不该。其实在第一次看完他的《易中天中华史:国家》后就路转粉,这次大概是看他的第四或第五本书,更坚定了追随先生足迹的想法不动摇。
以前对先秦百家,最心仪的,定是那个赞“天下有大美而无言”的庄子,他的洒脱和超然,一直被视为可遇不可求的典范;那个主张“兼爱 非攻”,由劳模刘德华演绎的着混搭风的墨子,排在其后;接下来是自觉从精神到气质到骨髓都严苛得仿佛与之一脉相承的法家。老子和孔子,倒分量不那么重。相反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曾让我动容过一秒,而荀子的《劝学》因娓娓道来的文风也颇得好感。原因倒也不是太复杂,老子的正言若反,看不懂,孔子的等级尊卑,较反感。对儒家的不喜欢或许是个例外吧,毕竟它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也是有目共睹的。也许是说的人太多有泛滥之嫌,也许是被统治阶级妖化曲解了它,也许它原本真的就自带浓浓世俗味……所以一直对孔子是“敬夫子而远之”。
然而我错了。我未能体会到庄子的浪漫,未能觉察到墨子的危险,根本不懂法家的权谋,也对老子的“有为”一无所知。更重要的,是对儒家认识的狭隘。看得出来,易先生专事一章“孔子其人“,可见对孔子的推崇。儒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人(或华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形成,在文化价值观中的核心作用,看罢易先生的分析之后,才略懂。才了解了为什么儒家对后世的影响会超过诸家,为什么国民性十有六七由孔子的儒家所塑造。
这本书信息量太大,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个人修为,都可从先秦诸子彼此对立的主张中有所收获。而带我们领略这些精华的易中天先生,他深刻思考后的独到见解,字字玑珠,实不为过。作为中国人,作为华人,是该好好补上这一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