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读后感_1200字

《贾想Ⅰ: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读后感1200字

电影,不可能每一部都像《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阿甘正传》……那样经典、那样深刻、那样无与伦比。但只要能给我们视觉享受,思维空间,欢声笑语……其实也就够了。

《贾想》,恒老师书架上扒来看的。看到序是陈丹青写的,就感觉应该不错。“假科长”,一个名字很熟的导演,但就是不知道他拍过什么片。整书看完,他对话或者推崇的导演或者电影,除了侯孝贤也是如雷贯耳却不知他有什么作品外,其他人更是听都没听过。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本书的魅力。就像恒老师说的“不太喜欢他的电影,倒是挺喜欢他的文字。”我不知道这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这评价如何?

一、电影诗人

有人说贾樟柯是一位电影诗人,他展现了迷失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人和他们的国家。或许这有点像鲁迅文章中的黑暗照亮了我们的黑暗一样。其实,每个人都有诗意。可能用画画出来,用歌唱出来,用舞蹈跳出来……艺术没有诗意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最起码有诗意的时刻,比如太阳落山了,你突然有一种说不上的感觉,这就是一种诗意。每个人都能捕捉到。普通人或许生活间不经意的一声“卧槽”,这粗鄙之语的赞叹就是最朴实最平淡的诗意了。当然,贾樟柯的关注点永远是芸芸众生,活在当下。所以,他这个“诗人”称:或许我的电影是没有性场面的性电影吧。

二、一声道歉

这是贾樟柯书中对林小凌表达的一层意思。电影小组《小武》制作过程中,负责声音的林小凌始终无法接受贾樟柯要在教堂里的赞美诗中加上繁多的街角杂音。因为从技术角度讲这是非常违规的做法。林小凌很自觉地要保护自己的职业声誉,但贾樟柯要的是“电影”——他的诗篇。其实,两个人都没错。他俩分歧其实来自各自不同的生命经验,小凌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学古典音乐,有很好的家庭教养。在她的经验中,世界并非如此粗糙。而贾樟柯行走江湖,心里沟沟坎坎,经验中的生命自然没那么精致。当时在看这一段时,我想到的《绿皮书》中各种矛盾的冲突、融合。世界不止一极,道歉是必要的,但不一定是错了,我们可以不改。

三、色彩斑斓

看这本书,有一股明显的味道。那就是瞅不上张艺谋,可能除了《黄土地》这些还留点情面,到《黄金甲》那简直体无完肤了,《英雄》也连带波及。或许是先入为主吧,我感觉英雄并不烂,而且记忆中他开启了“大片”的模式。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两个学美术的导演,最后出手却是差别如此天渊之别。我始终感觉到老谋子的电影,始终是视觉盛宴。且看英雄,李连杰与甄子丹打的那一段。屋外雨潺潺,两人的打斗伴着琴声进行,飞跃、轻盈、矫捷。屋檐上的水滴缓缓落下,显出一种空灵、寂静。再看枫叶林中两个女人打斗的那一场。黄色的枫叶,红色的长裙。风吹起满地的黄叶,漫天飞舞,两人不时腾空、飞起,红色的裙衫,黑色的长发也随风舞动,这不唯美吗?哪怕到时至今日的《影》,不说影片能多好,但不可否认,这是一副水墨山水丹青。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