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同名美剧原著)》读后感900字
最初听到《使女的故事》这个名字,是毒舌电影公众号上力推一部评分很高的美剧,但是工作运动和之余真的是没有时间追剧了,就想着不如牺牲视觉感官读原著自己在大脑里放映吧。
有时候看一本书我会更认真地去看它的序,特别是自序,最开始读《使女的故事》,光是作者自序就让我感觉又是选对了一本好书。自序里作者自己也透露出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很痛苦很犹豫的,因为《使女的故事》呈现的是一个灰暗压抑的基列王国。在政教合一以男性绝对权利为主导的基列王国里,绝大多数女性沦为生育人口的机器,行走的子宫。不接受感化中心嬷嬷们洗脑的女性、不接受传统天主教的异教徒、女同男同以及政治敌对者都被送入核辐射区做苦力折磨至死。使女被统一穿上红色的衣服,戴上封闭交流的白色高帽,接受统一的配食,固定的作息,以及和大主教们固定的受精交配,女性的权利和尊严几乎被践踏到极点。
但是这一切,并非只是作者的杜撰和空想,《使女的故事》很多情节是源自人类已有的史实的,另外对人权和女权的践踏从来就不仅仅存在过往的历史中,基列王国的社会,更像是被放大了的现世。即使是在当下社会,人类远远没有实现自由和民主,人权和性平等性别自由更是任重道远。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性别的不平等,比如直男癌对女性随意的评头品足,给性别套上枷锁,给某些品质或特质附加给性别,网络言论里对女性的暴力与轻视等等。中国虽然在重男轻女上比过去有了进步,但是新一代的女性也还是被认为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独立自主有事业心的女性被冠之以剩女的称谓,不婚和丁克依然未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刚好在母亲节看完《使女的故事》,我也赞扬母性母爱的伟大,但是我更支持新时代下女性的独立与自由,不婚和丁克是女性自由的权利!虽然作者自己认为《使女的故事》并不是一本反宗教和维护女权的书,但是我认为它在女权主义和思想自由上依然有长远的意义。
我特别喜欢书中女主人公的母亲所说的一段话:“人性是如此容易适应环境,随遇而安。人的适应性真是不可思议,只要有些许补偿,对什么都能习以为常”。希望女性,社会弱势群体,社会的每一位公民警醒我们自己,永远不要放弃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by the way,伟大的女性引领人类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