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900字
西方学术界20世界100部最佳英语小说第二名(顺便得记录一下第一名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据说全球至今只有35人看懂了这本书)。作者菲茨杰拉德也被认为是20世界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这些评价只不过是从其他地方搬运过来而已,权且也作为个人推荐的理由的一部分。其实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巴兹·鲁赫曼导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同名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竟能如此准确和传神的对原著的内容进行深刻地加工和表达,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再一个习惯了消费快餐文化的时代,即便懒得去看原著,那么同名电影也绝对值得细细品味一番。
董继平译本,自带人物关系图谱,这个并不难。难点在于,作品的文字密度相当大:随便提出一个小小段落,可能包含深刻的隐喻,可能构成前后文的呼应,可能是承上启下的铺垫。老实说,看完原著,头脑发懵,补了电影,所有脉络才次第清晰起来。
哪怕是从一个男人的角度来评判和审美,菲茨杰拉德也是一等一的才貌双全的超级美男子。禁酒令正在执行的19世纪初美国的上流社会是什么样子,通过这位光鲜富有的“盖茨比”可见一斑。
精彩书摘:所有的光鲜亮丽都敌不过时间。
个人书评:这是一个比悲伤被悲伤的故事。几乎所有的爱情悲剧都是相互的,彼此无法拥有,互相不能成全。唯独盖茨比的爱情悲剧是单向的,单方面的。
他花了五年的时间,穷尽自己的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财富,再曾经的挚爱——黛西的家的河对岸,打造了自己极尽奢华和纵情享乐的梦幻城堡。而这一切,只是为了安排和黛西之间的一场假装不经意的重逢,以此挽回曾经错失的爱情。
曾经跟自己那么相爱的黛西,并未等到他富有了迎娶自己,五年前就嫁给了能送她价值35万美元一条的珍珠项链的纨绔子弟汤姆。五年后,在盖茨比打造的梦幻城堡里,虽然旧情复萌短暂的温存,实质上只是黛西在无穷无尽的纯棉、丝绸和法兰绒衬衣堆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维持的一种暧昧关系。
到此为止,盖茨比的爱情实质上已经死了,但他仍然活在期待中。作者却偏偏连这小小的期待也不给他,非得让他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哪怕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还是不够——
他还承受了爱情的谎言与背叛;
他还被误认为是开车杀人的凶手;
他还被诬陷为别人的情夫……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死了心,死了躯体还不够,还要背负如此多的恶名,身败名裂,以致灵魂都得不到安宁?
一个荒谬而浮华的爵士时代,一个物欲填充之下的美国社会,一个迷失在错爱里的迷途羔羊,做着他那童话般的爱情美梦,梦醒时分才发现,人们都活在追名逐利中,都活在虚伪,自私,冷漠,物欲和贪婪里面。
当最后一点绿光从他眼前消失的时候,梦幻破灭,回首前尘往事,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
内容简介:
尼克从中西部故乡来到纽约,在他住所旁边正是本书主人公盖茨比的豪华宅第。这里每晚都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尼克和盖茨比相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尼克对盖茨比充满探究的兴趣。探究的结果是:尼克了解到盖茨比内心深处有一段不了之情。年轻时的盖茨比并不富有,他是一个少校军官。他爱上了一位叫黛茜的姑娘,黛茜对他也情有所钟。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盖茨比被调往欧洲。似是偶然却也是必然,黛茜因此和他分手,转而与一个出身于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结了婚。黛茜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因为汤姆另有情妇。物欲的满足并不能填补黛茜精神上的空虚。盖茨比痛苦万分,他坚信是金钱让黛茜背叛了心灵的贞洁,于是立志要成为富翁。几年以后,盖茨比终于成功了。他在黛茜府邸的对面建造起了一幢大厦。盖茨比挥金如土,彻夜笙箫,一心想引起黛茜的注意,以挽回失去的爱情。
尼克为盖茨比的痴情所感动,便去拜访久不联系的远房表妹黛茜,并向她转达盖茨比的心意。黛茜在与盖茨比相会中时时有意挑逗。盖茨比昏昏然听她随意摆布,并且天真地以为那段不了情有了如愿的结局。然而真正的悲剧却在此时悄悄启幕。黛茜早已不是旧日的黛茜。黛茜不过将她俩的暖昧关系,当做一种刺激。尼克终于有所察觉,但为时已晚。一次黛茜在心绪烦乱的状态下开车,偏偏轧死了丈夫的情妇。盖茨比为保护黛茜,承担了开车责任,但黛茜已打定主意抛弃盖茨比。在汤姆的挑拨下,致使其情妇的丈夫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了牺牲品。盖茨比至死都没有发现黛茜脸上嘲弄的微笑。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而黛茜作为他理想的化身,却只徒有美丽的躯壳。尽管黛茜早已移情别恋,尽管他清楚地听出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却仍不改初衷,固执地追求重温旧梦。人们在为盖茨比举行葬礼,黛茜和她丈夫此时却早已在欧洲旅行的路上。不了情终于有了了结。尼克目睹了人类现实的虚情寡义,深感厌恶,于是怀着一种悲剧的心情,远离喧嚣、冷漠、空洞、虚假的大都黯然回到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