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猎人笔记》读后感_1800字

《猎人笔记》读后感1800字

《猎人笔记》

甲 关于译者:

先赞译者。译者是谁我不知道。但我推测是早年的译本,因为很扎实,对,就是扎实。给我读起来很放心的感觉,不用想着他会因为想哗众取宠而翻译出奇怪的文字来。这对我而言就是很快乐的事情了。

乙 关于俄罗斯作品:

首先,读俄罗斯作品的第一个大障碍是人名的记忆。动不动就十几个字组成的人名,加上什么昵称叫法尊称叫法,分分钟顾此失彼。然而要有继承性的理解作品中的人物,人和人之间的名字肯定是不能搞错的,所以……其实读俄罗斯作品对我是很累的。

第二个障碍因人而异。对我而言,对俄罗斯历史和文化没有多少知识储备,这对理解俄罗斯文学作品肯定是负面的。读书过程中我从别人的书评,知道书中有些让我疑惑或者无感或者迷茫的话,其实是有典故的,不知道这典故,就很难体会作者的意图。读中国作品也是一样的,只是相对障碍少些。

丙 关于作者:

屠格涅夫的生平我没有丝毫了解。就算查百度,我想也没法知道我想知道的。从《猎人笔记》我对于作者的最大感触,他是真爱打猎,真爱在打猎过程中对于这大自然的感受,也爱因为打猎所遭遇的各种人和事。在本书最后一篇,我已经有一种作者由打猎入道的感觉了。不是真爱,我想这是没有可能的。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都殊途同归吧。只是不知道酷爱读书却只博不专的自己,要怎样体会属于我的道。

丁 书的内容总评:

如书名而言,本书就是猎人的笔记,第一人称书写。

这猎人的身份,书中比较吝啬笔墨,从没正面交代。就算侧面说,也是片言只语,比起大段大段对自然的描写,对“我”的描写简直是少的可怜。不过就算如此,我们还是看得到,“我”是没落的贵族,以打猎为生。正直,有很好的同理心,对底层大众有一定同情心。受过不错的教育,懂法文,历史知识不错,对哲学诗歌等都有一定涉猎。社会地位不是太高,大致和一般地主相当。经济方面则更接近地主中的低层。人际交往能力不错,拿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很高,所以在各色人中混杂都能良好相处。“我”最大的特点,是对大自然和打猎的热爱。这部分和前面我评价作者部分相同,此处从略。

所以书中内容大致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大段大段对于大自然的景色描写,以及打猎相关场景描写。另一部分,是对打猎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的描述。因为是笔记,书中26篇,除了最后一篇是几乎纯的第一部分的描写之外,其它25篇都是两部分穿插的。而人和事的关联,除了主人公和他的打猎时的仆人,一篇一篇之间关联很少。就算有,也基本只是人名关联。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把25篇看成彼此没有太多联系的独立故事。

对于屠格涅夫对于自然和人以及场景的描写能力,我想打至少95分,标准的教科书式的文字。这还是隔着翻译,真不知道俄文原文写的多漂亮。

戊 书中故事评论

其实读书过程中我评论了的,但是都写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原因是不想影响别人的阅读。就算我觉得对于猎人笔记,剧透也没什么要紧,但这只是我的想法……所以在这里,我也不想剧透,具体故事的评论,就不抄过来了。真有兴趣读,那就去微信读书吧,看得到我的评论的。

不过可以说一句的是,我以上对于“我”的各种判断,就是从这26篇故事中感觉出来的。


已 关于屠格涅夫和梁晓声

这是题外话。放在这里,仅仅因为我读《猎人笔记》之前刚读完梁晓声的《生命 何以高贵》。

从两本书的内容而言,也许比较两人并不是太合适。猎人笔记是以猎人为线索的,书中内容虽看起来很散其实笔触很集中。而《生命 何以高贵》标题看起来主题明确,但从内容来看,更像一本摘选的合集。

不过我还是想说几句话。

屠格涅夫在《猎人笔记》开始发表之前,曾想放弃写作,因为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而猎人笔记开始发表之后,读者反响热烈。我看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屠格涅夫写的是他熟悉且热爱的内容,而从这里开始他就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该如何去发挥到写作上,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梁晓声的《生命 何以高贵》,其中的情感文,我的评价还是相当高的。然而此书中只有两篇。其它的,并非他擅长的。也许他也爱,但是明显不够熟悉(其实不够熟悉也说明不够爱),于是连我这种半吊子都能挑出不少毛病。(此处我忽然想到,除了文革这种大的政治环境,也许还有政治任务等影响。也许梁晓声是身不由己,也不能做到像沈从文那样索性不动笔算了。) 假设梁晓声的一本书,都是前两篇情感文的水准,我想我对于他的评价会大大提高。虽说和屠格涅夫肯定还是有差距,但就不会有悬殊的感觉了。

写作是如此,任何事都如此吧。不继续往上抽象了,继续就没意思咯。就此打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