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思考》读后感2600字
“加号+”“减号-”“等号=”的因果之美
读书笔记NO.17
我的收获
-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
- 事物有因果关系
- 用动态的视角看问题
- 拆分思维到全局思维
- 事情之间存在量变关系
- 人、事、物的行为受结构影响
小结:本书对于我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借助公众号协助理解,比如因果回路图,思维的罗盘这类工具图标,结合视频的讲解才能更好的吸收,系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从全局出发,了解系统的结构,在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让企业的航行更加长远,还需要结合其他书籍共同阅读及不断的练习。
主题阅读推荐
结构思考力、金字塔原理、第五项修炼、系统之美、刻意练习
读书笔记目录
- 1-什么是系统
- 2-系统思维的学习
- 3-系统思维的三个维度
- 4-因果回路图
- 5-三大反馈机制
系统是由一群相互连接的实体构成的一个整体。构成系统的各实体之间按照特定规律,长期持续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为了一个特定目的或共同目标而作为一个整体在运作。
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
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实体)组成的,这些要素可能是单个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系统。
2-这些要素(实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反馈或联系,这是系统与一群彼此无关的事物组合(“堆”)的重要区别。
3-要素(实体)之间的反馈与相互作用,使得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所确定的,往往与其构成要素的特性和功能不同。
以下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实体
构成系统的元素之一是实体——这是一个统称或泛指的概念,既可以指有形的、能动的主体,也可以指一些无形的事物,或者这些事物的关键特征、要素及其中的一些部分
连接
若干要素要组成一个系统,它们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连接,也就是说系统中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关联
功能/目标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由哪些实体构成、它们之间如何连接,并不是偶然或随机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功能或目的,不管这种功能或目的是否被明确地书写出来
在系统中最不明显的是功能或目标,只有通过分析系统的行为,才能推断出系统的目标;而这常常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系统思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
- 看到全貌而非局部
- 看透结构而非表象
- 看到变化而非静止
- 条理清晰而非杂乱
要想实现整体思考,需要从思考的深度、广度(空间范围)和角度(时间范围)三个维度进行拓展和转换
企业家的核心职责只有两个——推动成长与解决问题,设计并维持企业的“成长引擎”,激发驱动企业成长的“增强回路”,这是系统思考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系统思维的学习
三阶段的学习模式
第一阶段:学习新的认知和语言能力,让人们掌握新的知识、观念和系统思考的“新语言”
第二阶段:实验新的行动法则,指的是人们随着第一阶段对新的认知和语言的掌握,动摇了一些旧有的假设.
第三阶段:融合并贯通新的价值观、假设和行为法则。
系统思考修炼可分为三个层次
实践(practices)→原则(principles)→精髓(essences)。
1-理解原理,领悟精髓
系统运作+基本规则;精髓+体验到的境界
精髓包括→整体论+相互连接
2-掌握方法与工具
人是善于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没有理论、方法和工具+无法获得新技巧和新能力
3-结合实际,勤加练习
长期坚持,形成习惯,从本质上看,系统思考与人们习惯的、主流的思维模式是相悖的,因此学习和应用系统思考并不容易真正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系统思维的三个维度动态思考:从线性思考走向环形思考
五个为什么
通过连续提问,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根源,对于深入思考、把握关键是至关重要的。对此,“五个为什么”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鱼骨法
鱼骨图是一种非定量分析工具,原因进行归类、逻辑化、条理化。
包括如下四步。
● 定义主要问题(“鱼头”);
● 讨论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类别或框架(“骨架”);
● 采用头脑风暴法或团体列名法,依次对各主要原因进行细化(“鱼刺”);
● 修改和优化。
多重原因图
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而且因果关系很少是单向性的。可以用“多重原因图”来探讨这些因果关系之间的相互关联
环形思考:找问题→找原因→找结果→找回路
深入思考:从专注个别事件到洞悉系统的潜在结构
冰山模型、事件→模式→结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六种基本模式、指数增长→寻的→振荡→S形增长→过度调整的增长→过度调整并崩溃
全面思考:从局限于本位到关照全局
全面思考的辅助工具:实体关系图、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反馈。
实体关系图包括以下四个部件
边界+环境+要素+子系统
实体关系图显示的是一个系统的大致轮廓,是主要构成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概要关系,不必包含过多的细节
输入输出图(I/O图)
输入输出图是一个简单易用的工具,用途广泛。它主要包括过程→输入→输出。
思考的罗盘
主要操作步骤简称“五找”
即找问题+找实体+找原因+找结果+找回路
因果回路图因果回路图是以因果关系链路的形式来描述影响系统行为的结构。
回路+变量+连接
- 回路:现实世界+循环所组成的+只看到直线+成为系统思考者+障碍。
- 变量:系统中的实体、属性、要素+不同的状态+影响其他变量+受其他变量影响。
- 连接:变量关系+变化方向+正反馈以“+”表示+负反馈以“-”来标注。
只有两种: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
- 增强回路+系统中的事物有增强其原有变化态势的作用
- 调节回路+会自我调整,抵消并阻止变化
- “R+编号”的方式(如,R1、R2)+增强回路
- “B+编号”的形式(如,B1、B2)+调节回路
增强回路
成长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主题。驱动成长的反馈过程(系统结构)就是增强回路
没有反向(“-”)连接+如果一个闭合的回路上没有或有偶数个反向(“-”)连接=增强回路
调节回路
调节回路→“-”型连接的个数为奇数
调节回路的作用机理
阻力或限制因素→干预或问题解决→平衡或实现目标
时间延迟
时间延迟=两个变量的连接箭头中间画一条短的平行线(“=”)
如何绘制合格的因果回路图
绘制因果回路图的“诀窍”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从哪里入手?
- 如何定义变量?
- 如何识别关键变量?
- 何时确定连接的关系?
- 如何定义系统的边界?
- 要有时间观念,明确来龙去脉,不要割裂历史与环境
- 要有整体观念,不要局限于本位或片面
- 要看到因果之间的互动,不要直线片段式思考
- 要深入分析系统结构,寻找“根本解”和“杠杆解”,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要理解并善用“补偿性反馈”机制,不要忽略“副作用”
- 要注意并把握“时间延迟”,不要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
按照系统思考的一项基本定律:结构影响行为,你想要让人们产生你所期望的行为,最根本的办法是设计相应的结构。否则,即使短期改变或被动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