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会生活》读后感1000字
每一份后果与影响,最终都来自自己的选择。
对于“舍弃”,这二十年来我领会最多的是,
我应该从“不取”做起,而不是从“拥有中丢弃”。
我要为自己保留更多的敏感,
让“满足”能不断充满我的内心。
生命中真正持续的是成长,真正不变的就是变。
虽不能说我永远欢迎变动,
但面对任何变化,
如今我最足够的经验就是:永远不要先心怀恐惧!
如果我也想要过充满恩典的生活,必须更了解“感谢”的真意:我们不是因为得到了心里希望的事物或看到他人的难处才想起感谢;我们应该单只为自己“已经”拥有的平安与快乐就时常谢恩。
女性之所以能够生活得很有韧性,是因为价值观点支持了生活事实:先接受“当自己”,而后才思考到女性生活在集体意识中所呈现的面貌。
每个人都可以用眼光来改变对限制的看法。牢笼的挣脱有时并不在用力撑开出口的框限,而是适时地侧身,缩小原本不需如此巨大的自我。我们可以在笼内定睛于困扰自己的栏架,也可以从栏与栏的当中眺望远处。
如果我要愉快地与生活责任及生命的成长相处,就要顾及“需要的平衡”与“能力的平衡”;耽溺于任何一种感受都会疏于对其他生活的照顾;于是“节制”就是我维持平衡的一个基础,而事实上是,因为节制,才衬托出拥有时刻的美丽——留白天地宽,留白日月长。
“标准答案”或“有更好的答案存在”却使得我们失去了对事物的基本判断与想象,然而,想象力是解决问题的照路灯,也是创作的雨露;我们心灵的枯萎就是因为不再使想象力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只向外索求,不再向内汲取。
有些事情的“繁”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应该好好接受;对于生活质量的进步,我们怀着感谢的心去善用它,但不要成为好奇心的奴隶,不节制地助长物质不必要地继续发展。
我但愿与任何人沟通时
能经常想到自己省思中的四个节制:
好好听别人说话,说真正想说的话,
说有礼貌的话,不说本来不想说的话。
每一次我只要清楚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要“舍弃”其余的就不难。
在人际互动中,我不是舍弃一种关系的价值,
而是不能不舍弃它既定的维护方式。
我们一直以为有一个更可爱的“自己”
还停留在爱情或婚姻关系的起点,
可供我们回头去把他或她“找回来”,
虚幻的感觉不断对比出现实生活里的不完整,
即使看到了微乎其微的自己,却不感到渺小;我终于可以同时看到近又看到远;看到他人与自己;又看到每个人恰如其分地活着并互相效力。当我了解处处尽自己本分原来是美好循环的开始,快乐的感觉便情不自禁地从心里淌流而出。
蔡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