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识课》读后感800字
这本耶鲁大学的《经济学通识课》算是完美的通识经济学入门读本,适用于无基础的所有人。
作者用40个历史人物和通识理论带你贯穿了人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所有闪光点和片段,有助于整体理解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以及在各层面的运用。
相当有收获,不枯燥,因为我自己就是个经济学的小白,对本书,非常推荐。
从小得到的教育和学习,脑海里一直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争,到后来自己发现其实这个命题对普通人的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要解开的概念,毕竟我们发觉灌输的一些对立矛盾其实并不存在……而生活之中主义并不重要,生存才重要。
看书之后,解惑了许多,不管是证券、股票、外汇,新古典经济学,博弈论,理性预期,逆向选择,拍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这些原理和理论,作者讲解的非常好,帮助理解了很多政策和生活接触到的经济通识的疑点,而且明白了原理之后,再去做一些选择时,会更好的理性选择。看完本书会发现,其实经济学是一个未完成或者暂时还看不到结尾的理论,它与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是,每一个理论或流派都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囿于时代、环境、导向等因素,但是又必须自圆其说,被当下所接受。自然科学它可以归纳既往的规律,然后再先验性的推导未来,但是经济学却很难做到,因为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你会发现经济学是一门很可爱又很稚嫩的学科,它算是人类对于市场和一种格物的方法论,在思维实验中取得的最佳结果。但是在基础的基石上,经济学家们推崇2个基本假设,一是如亚当·斯密相信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他们认为市场是绝对有效的,它能优化出社会资源的最佳利用法则,其次是他们认为在经济市场中,人类作为客体在整体上来说是绝对理性的,人们可以正确地理性的分析信息、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选择。只因要如此,经济学的理论才有可推导的结果。
但其实吧,这2点在市场的个体或区块里,又是博弈和不确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