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心》读后感_1100字

《心》读后感1100字

  • 前一阵子读漱石先生的《我是猫》开心极了,通通畅畅,好像跨越数十年的时间与隔海的作家有了某种感知上的默契,幽默的地方觉得恰到好处,讲道理的地方认为从不啰嗦,丧的地方感慨清澈而不致于太绝望,节奏又和自己心里想的一毛一样。于是得出了我和夏目漱石的文章很对口的结论。但这个结论在我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被打脸了……这才发现我看到的漱石先生是那么片面。
  • 一开始听说的漱石先生是“今晚月色很美”的精致内敛,后来是对日本作家的刻板印象:丧、厌世、渴望自杀,结果读《我是猫》后觉得漱石先生蛮乐观啊!一看书评——好吧,写《我是猫》之前,他已经到了自杀边缘。于是才发觉:仅凭几部作品来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是远远不够的,就算读了他的所有书也不能够完全的总结作者本人的一生。
  • 初读《心》是很惊讶的,隔三差五的“鞭挞自己不如杀死自己”、“不如殉死好了”、“xxx自杀的消息传来”……完全不是《我是猫》里作者的风格!他明明是会把不满和忧郁埋成密密的针脚的人啊!(早期作品和晚期作品之间,作者经历了什么……)
  • 再仔细读读,发现也有很多没变的。同样的现实主义,同样的旁观者视角,同样的比比皆是的警句,同样的知识分子内心的贫瘠,同样的爱把人性的肮脏部位展示给读者,同样的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他还是他。
  • 读《心》也很流畅,悲哀的发现自己对悲伤的感觉是如此的灵敏:年轻的悲伤,年老的悲伤,无可奈何的悲伤,可以改变可是改变了也没用的悲伤……读这本书总是令人失落沮丧,唉,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 所谓爱情与友情的矛盾,和刚看的《边城》中爱情和亲情的矛盾十分类似,都是两个追求者有一个死了,另一个受其影响,结局悲剧。
  • 所谓利己之心和道义之心的冲突,其实体现的不够到位。先生除了知道好友k也喜欢小姐后依旧先人一步的求婚,和落井下石的质问k之外,是没有做什么的。前者我不认为有什么错,后者也恰巧是因为碰上了自卑至极,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的k而已。k的自杀动机压根儿就不是先生给的,先生只是导火线——可先生还做过指导者和鼓励者呢?先生只是凡人。先生应当无罪。
  • 可是先生又开始自责,又开始愧疚,于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真令人难过。
  • 先生和“我”的父亲是并行的主副两条线索。两个人和死亡的距离几乎是一样的,作者也尝尝拿两人比较,体现先生在我人生中的重要地位。这也体现了作者的某种思想:《心》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它其中的,对一些重大问题的选择是同其他一切吃食、起居、学习同等重要的事情,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内心世界的秩序和灵魂存在的姿态。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