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全二册)》读后感2200字
十余载自强不息,中华儿女英勇奋战换新天
百千万白骨冤魂,四世同堂支离破碎惹人怜
武汉的冬天与北平不同,虽然没有刺骨的寒风,但是连绵阴雨依旧让人在艳阳里瑟瑟发抖,不过这里的冬天虽然阴冷,但是至少没有恐惧、没有饥饿、没有无休止的苦难,更没有亡国之痛······不知当年北平的民众是怎样熬过数载寒冬历经无数黑夜迎来黎明的曙光。战争中无辜遇难的民众化作一块块丰碑,时刻提醒尚在呼吸的人——国耻不可忘,不应忘,更不敢忘。
老舍先生这部长篇小说用百余万字来书写一个民族的“受难记”,虽然书里的故事发生在北平——小羊圈,一个在北平人眼里再小不过的地方,但是十余载饱受欺凌,又岂限于小羊圈,千千万万个小羊圈就这样被埋进历史的尘埃,无声无息,无可奈何。书中的人物已没有过多评述的必要,开篇之初老舍先生便告诉我们,瑞宣、瑞全、天佑、韵梅、祁老人、钱诗人、尤桐芳、高第、李大爷等以及祁瑞丰、冠晓荷、蓝东阳、大赤包、胖菊子、冠招弟之流分别代表了当时中国的哪一类人。不得不说,老舍先生笔下的每个人物都能立得住,我同情瑞宣的无奈,钦佩瑞全的满腔热血,不齿祁瑞丰的恬不知耻。关于老舍先生的文字功底,因为刚在《正红旗下》中有所评述,在此不再过多赘述,仅通过一家之言浅谈自己读书所悟。
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的屈辱史,看到老舍先生的文字,一开始的确拾不起我们中国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信磨灭了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只一味的顺从,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老实人无路可走,汉奸无路不通,强盗横行无阻,读到书中的段落,生气时有之、无奈时有之、咬牙切齿时有之、落泪时有之,真的不敢想象当年我们的国家经受了怎样的蹂躏,从先生的文字中我只看到了血与泪!
但是还好,我们的中华文化并不只是一味的委屈求全,爱好和平并不是我们的原罪,战争才是,是战争让我们古老民族的优秀品质成为了现实世界中的累赘,我们的古老文明,在坚船大炮面前是那么得格格不入,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缺陷,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我们更爱好和平,正是因为这种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才让我们在战争伊始忍辱偷生,但是中华儿女并不只会委曲求全,汉奸叛徒只是少数,任何时候这样的人都会存在,他们的存在不过是中国文化的一些沉渣,我们的国家更多的是像瑞全这样的年轻人,在他们的前仆后继之下,我们迟早会走向光明。
建国以后老舍先生在国内发行这部小说的时候只有八十三回,其余十七回当年只在美国发表,虽然已经有翻译版本,但是这本书还是选择了只出版前八十七回,按照老舍先生的理由“如果一直写到抗战胜利难免会冲淡整个抗战的艰巨性与宏伟性”,虽然停留在八十七回不甚完整,但是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时间久了,的确应该了解并记得我们那段沉重的历史。我一向主张历史不能遗忘,铭记历史不是让我们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而是让我们以史为鉴,以史为诫,知史而知不足,知耻而后勇,如果只是把历史当做一种忆苦思甜的手段或者是鞭笞敌人的工具显然失去了历史本身的意义。历史是一面明镜,时常照照镜子我们才能对现实有更加清醒的认知。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一直都强调主权高于人权,这与西方国家一直尊崇的天赋人权有所不同,虽然西方国家总是打着人权的幌子在全世界声张“正义”,但是他们自己的主权却从来不容侵犯。人权固然重要,但是我认为主权之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更为重要,回想当年,我们连最起码的主权都没有,又谈何人权???日本人仗着自己胜利者的身份在我们的土地上横行无忌,他们喝酒吃肉,我们却饥寒交迫,他们可以随便一个理由甚至没有理由便把我们的人民随意施加毒刑并残忍杀害,我们却连还手的资格都没有,这样的国家谈何人权?当我们的民众开始吃共和面的时候,当我们的民众在警报响起只能呆呆坐在屋里而日本人却成群结队的躲进防空洞的时候,又谈何人权?日本人一家莺歌燕舞,我们的四世同堂却支离破碎,这样的环境下何谈人权?人权高于主权就是一个伪命题,西方国家所谓的人权是他们的人权高于我们的人权,而并非人人平等,这种强权之下的人权至上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我们现在总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否定我们自己的历史,言必称西方如何好,我觉得这样的人只是故意逃避历史,是历史虚无主义者,百年来的屈辱史,中华民族惨遭西方列强的蹂躏,在崇尚武力的游戏规则之下,我们只是任人宰割的牛羊,正是因为有一大批钱默吟、祁瑞全这样的人前仆后继,我们才能逐渐摆脱积贫积弱的身份,从弱小走向强大,忘记历史便等于背叛,老舍先生这部小说,于我而言其意义已经不只是局限于优美的文字,生动的人物刻画,或者是老北平的怡然自乐,更多的我觉得是一种鞭策与激励。
回顾历史,我们的国家满目疮痍任人宰割,
展望将来,我们的国家必将生机勃勃一往直前。
仅以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向生活在当年那个水深火热时期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致敬。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戊戌年冬,寒夜,于武汉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