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感谢生活》读后感_1900字

《感谢生活》读后感1900字

这本书的封面就很有意思,这是一幅很有戏剧冲突的图片,一个上吊用的麻绳,下端的环上停留的是一只小鸟,索命的东西上站着一只随时能够飞走的活物,这绳索对生命存在过威胁,但同时也是活物驻足的临时营地,联系这本书讲述的文革背景,我联想,绳索是一个埋伏在历史上的巨大陷阱,而小鸟倚绳而立,它随时可以飞走,它面对的是广阔的天空。所以在看冯骥才的《感谢生活》时,我的感受就像在看他的一副水墨画,大片墨色渲染的树林中,有一束强烈的白光穿透,你首先看到的是幽深的黑暗,再看到刺眼的光芒。感谢生活,让我们在黑暗中能看到透进来的一束光,看到黑夜里的星辰。

书中讲述了五个文革时期的故事,每一个都有细腻的感情,都有震撼人心的情节。大冯用他擅长的散文般叙事,描写出故事主角细腻的心理活动。他对一些景物的描写、心情的描写都能摘出来作为一篇散文单独去欣赏。看完后对一个历史时期从不同人的角度有了了解,我之前认为这本书是伤痕文学,但从每一个故事后面,我都能看到温暖和向上的东西,让心情也不至于太过沉重。

《铺花的歧路》红卫兵白慧和受害者之子常鸣的爱情,从开始不涉及政治因素时的相互爱慕、到政治意见有分歧、到了解真相彻底分裂、到时过境迁解开心结。写出了一个红卫兵的忏悔和自责,除了时代造就外,其他责怪的就是自己,在大环境中缺乏判断,随波逐流。但也体会到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方针政策,这才是不被蒙蔽盲从的法宝,任何时候都是。

《雕花烟斗》中画家老唐在时代浪花中起起伏伏,他起时家里访客众多,顾不及老花农,老花农只会憨厚地用一个字赞赏老唐的作品“美”。老唐落时门前冷落,老花农专门拜访,嘴里也赞赏“美”,他再起时忙于应付来客,老花农惦记他但不打搅老唐,悄悄送完菊花就走掉。有这么一个淳朴、实在的人随时惦记着你,这种幸福也许不能和“得一知己”相比,但绝对是莫大的安慰,那一声声“美”的称赞虽不够专业上档次但却发自内心,不仅仅在时局动荡的当年,就算是在当下也显得多么难得。

《啊》的心理描写让人惊叹,故事主角吴仲义阴差阳错弄丢了写给哥嫂的信,信里涉及敏感的政治言论,虽不确人信被别人捡到并举报,但在人和人之间扭曲的猜疑和恐吓中,终抵不过自己的心理压力坦白了一切,忍受了所谓的“从宽处理”到最终落实政策,回到家中洗脸才发现那封信竟然就在脸盆背面粘着,大叹一声“啊”,仿佛是一切猜忌的真相大白、一切忍耐的戛然而止,又仿佛是对一切不心甘情愿的叹息,这个标题真真用得是恰到好处。

《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一幢住宿楼影射了一个大社会。总有一些人,你并没有触及到任何他的利益,但却乐于见到你不如意。总有一些人会随意揣测你的人生,生活中不乏八卦围观看热闹和落井下石的人,“人命运的好坏不能看一时,可得走着瞧”,他们的人生起起伏伏时,就会引来这个小社会的伏伏起起。这对看着不般配的夫妻,在冷漠、炎凉的社会里做到了相互照顾、相互扶持,不在乎外界的品头论足,只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文章以“习惯”开篇和结尾,因为“习惯”了,那一高一矮的搭配也就不奇怪了,因为习惯了,那高女人去世后矮男人仍然高高撑起的伞,也就变得奇怪了。

《感谢生活》是整本书的经典,也是给我体会最深的一篇文章。画家和作家在火车上相遇,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画家华夏雨从学校毕业后就莫名背着污点档案被分配到一个烧瓷厂,所学不能用到点子曾让他很失落,但拥有艺术心灵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落寞,他能用独特的眼光发现瓷器厂富于艺术的气质,他渐渐陶醉在这气质里;在瓷器厂不知缘由受人排挤时他却遇到了纯真、忠实的狗“黑儿”的陪伴,也遇到了懂艺术的知己爱人;即使生活处处不尽美好,也会因人而异让有心人给制造出美好,但美好又不尽如人意的维持人们期待的长久,它常常会在苦涩中戛然而止。因为大批判华夏雨被逼沦为斗争目标,爱人离开了,以为爱犬也离开了,却发现狗比人更可靠,狗的心灵比人的心灵更加暖人,黑儿夜里为主人舔舐伤口,在主人下放劳改时穷追不舍,被汽车压断腿失了散,后来到处游荡寻找主人。我被这动物纯粹的感情感动了,几度落泪,后来在华夏雨多番寻找后终于寻到,对他来说,他不止寻到了一条狗,更是寻到了人世间最温暖、最纯净和最难得的东西。劳改过程中,干的都是体力活,但也遇到一些好心的人,让他能抽空去了解民间的艺术、能够因为艺术而苦中作乐。从这个作品中能够看到大冯对民间艺术的无比珍视。

没有完全的黑暗也没有彻底的光明,一切都是相生相伴、相辅相成。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最难得的是度过艰难与伤痕的方式,那股向上的能量,像地下鼓鼓冒出来的一股气流,任你怎么用泥土、用石头、用水都没法堵住,它总会找到出口冲出来。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