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读后感1100字
来自高三狗的自白。
我经常迷茫。当我漫无目的的走在路上的时候,是我的思绪最波涛汹涌的时候。我想:我生而为何?生命只是一个意外,我的降生只是偶然。如果我们生来是为了感受爱,善,美,那造物为什么不把完美的世界呈现在眼前,反而将世界造成一面光明一面黑暗的镜子?如果人类的本能是追逐快乐,那为什么我们还要珍惜羞耻、痛苦、愧疚这些情感?如果大同的目标最终可以实现,那为什么时间可以提升科技、润色文明、绵延历史,却不能丰富人性?
史铁生的一段话:“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生难以过问,死不必急至,生与死这两岸之间的生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曾经追求完美,可完美本身就不存在,否则达到完美后,能做的就只有毁灭。我曾经深信平等,可我忘记了自由的位置。我渴望自由,可是又逃脱不掉名利情织成的网。没有红绿灯摆在人生的交叉路口的,一步步走,谁也看不透结局。
在初三毕业的夏季,我看了《瓦尔登湖》。燥热,烦闷,昏昏欲睡。我佩服梭罗,放弃了繁碌的城市生活,拥抱了乡村。然而,当时一心向往城市的我对这部书没有太大的兴趣,我年轻的心喜欢热闹。我磕磕巴巴的看下去,虽然能勉强想象书中的画面,但我知道,那不是我想到达的伊甸园。
后来我接触了《沙乡年鉴》,对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州的农场生活十分向往。我发现自己想要和那些动植物做伴,看这些动植物怎样生活、成长、竞争、合作、耍阴谋甚至是死亡。当人深深嵌入自然时,人会陷入愉悦的平静,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我喜欢这种热闹又孤独的环境,可以明明白白地感受到岁月的流失,可以遗忘无关紧要的烦恼。
后来我接触了摄影(其实只是拍拍风景)。我再次被自然折服。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在自然这只巨大的手掌前,我只是一粒微尘。我时常“豁然开朗”“物我两忘”(虽然这都是瞬间的)。陶醉在山水风光里,以前那些困扰的问题都渐渐褪色。我开始想到永恒,想到神。世界上有永恒的东西吗?生,死,时间的流动,宇宙规律。世界上有神吗?耶稣,法律,金钱,科学,艺术,爱,是他们各自世界的神。我痛苦于自己的不信神,没有信仰。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内心空旷的人来说,遇到令人三观全新的事是很痛苦的,因为没有依靠。没有一位神曾出现在我的人生中,给我在迷雾中指点方向。
也许,我也应该上路了,找到自己的信仰。这条路,不一定是环游世界的航线;这位神,也不一定是金身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