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怪简史》读后感1000字
众所周知,建国后的动物不能修炼成精(谣言),所以这本《海怪简史》写的都是很多年以前的旧事。
有多旧呢?根据后面的附录大概推测而知,最早的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最近的则在清代。当然这种推测没什么意义。
事实上在很多年前,动物就已经被限制成精了。相传黄帝当年巡游,在海边遇到一个白泽神兽,它向黄帝说“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黄帝命人记录下来,并配上插图,称为《白泽图》。里面还记载了如何对付各种妖怪的方法,极大满足了黄帝抚有四海,化育万物的雄心。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统治者便开始不满足于仅仅治民,他们还要治理妖怪。这样一想,有些事就想通了,比如汉文帝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大概也是自负于治民的成功,准备开始拓展自己的统治疆域吧。
大禹治水时与各种妖怪搏斗,秦皇汉武在寻仙问道途中与各种妖怪遭遇,再之后皇帝们与妖怪冲突越来越少,因为大多数妖怪成了他们册封的神。这些妖怪就成了体制内的妖怪,而另外一些体制外的妖怪则不能有此殊荣。它们生活在庙堂之外的穷山恶水里,接受平头百姓的微薄供奉,时不时还会被地方官以禁止淫祠为名拆毁庙宇,砸掉偶像。《新唐书·狄仁杰传》载:“吴楚俗多淫祠,仁杰一禁止,凡毁千七百房,止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而已。”虽然不受待见,体制外妖怪仍然倚仗着本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拼搏中谋发展。
这本专门写海怪的书,外篇写体制外海怪,内篇写体制内海怪。
体制外的有因为心灵脆弱而被欺辱的海和尚,脑袋一直试图脱离身体束缚的飞头獠,把房屋当凳子坐的长股人,执着于毁坏渔网的黑鱼精,因泣珠得咎的鲛人……
体制内的上至被废黜的王子丹朱,人间假楷模精卫,下至把一身本领献给剪螺事业的蟹将,百无聊赖以猜拳取乐的虾卒,快递空文书的跑腿夜叉,死后马上进去角色的推潮鬼……
我们会发现,在体制外的海怪除了可怜,更多的是可爱,而体制内的海怪除了无聊,就是无奈。
仅仅把把海怪这样划分,有一些简单粗暴,甚至有一些小器。整本书看下来就像在读《海怪政治生态》,要知道真正高明的志怪小说,是不应该受这种层面的束缚的。它应该无所不谈,而又不做任何判断,但毕竟《山海经》也只有一部。
也许小器,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把本来毫无感情色彩且荒诞不经的故事原本,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再创造,借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写人写妖,刺贪刺虐的《聊斋志异》的初衷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