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美丽新世界(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_2500字

《美丽新世界(译文名著精选)》读后感2500字

读《美丽新世界》有感

福特纪元年632年(即遥远的未来2532年),人类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三十四层的建筑只是低矮的楼房;南极北极是度假圣地;出行坐的士直升机;公寓楼顶是停机坪……这个世界没有宗教,没有艺术,人们没有父母,公民由国家的“生育与培育中心”培育,婴儿被盛在漂亮干净的实验室的瓶子里,(我们有很多关于母亲的颂歌,但他们感恩的对象是瓶子,万千人歌颂瓶子的场景真的好笑)。“父亲”和“母亲”是带有猥亵意味的词,“胎生”被认为是肮脏的。波卡诺夫斯基流程是稳定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这个流程可以大规模生产数以百万计的多胞胎。世界上二十亿人只有一万个名字(平均20万人共用一个名字),七八百个男男女女却只有十几张不同的面孔和十几副不同的身材。(这样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前几天我才讲了《Will People Have Robot ?》这一课,讲到未来每户人家都会拥有机器人,那个场景怎么也比不上赫胥黎描绘的壮观啊!批量生产人?这样人跟机器有什么区别?)人被培育成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人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加以区分。他们不仅外表上有区别,意识也会接受培训以认同他们的身体感受。当人们还是婴儿的时候,一旦接触书本和鲜花就会遭受电击,经过几百次的重复教育让他们一辈子对书本和鲜花避之唯恐不及。这里的人各司其职,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世界和平人心安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口号无数次出现在他们的睡眠教育里。人们每天都可以得到一种叫“苏摩”的药品。“一克苏摩解千愁”,只要他们感到哪怕一丁点的烦躁,难过,痛苦或者恐惧,就可以马上服下这种药物,这样顿时就会飘飘然进入一个绝对美好的世界。人们不会生病,也不会衰老(严格的说只是样貌不会衰老而身体器官会)所以哪怕六七十岁看起来还是很年轻。他们被灌输的思想是:“今朝及时须行乐,莫待明日空蹉跎”,在这个世界里的每个人都无忧无虑,很“快乐”。

新世界的主宰者认为当个体感知时,集体就会动摇,所以这样的社会是排斥孤独的,那些喜欢独自行动的人会被孤立,人们对孤独的人很残忍。我们都知道,孤独的人大多是与众不同的,好的东西和有深度的东西不都是孤独的产物吗?想起了《乌合之众》里写的,群体是不需要智商的,群体不需要思考,有情绪就够了。当然啊,思考是个体独立的事!主宰者最怕人民思考,这是会危害社会稳定(他们的统治)的。书中的主人公伯纳德是一个身体有些许缺陷的人,他自卑,孤僻,行为古怪。他的挚友赫姆霍兹和后来在野人区遇到的“野人“约翰都是内心孤独的人,所以他们走到了一起。但可笑的是,这个所谓的”美丽新世界“在野人看来,其实是道德败坏,肮脏不堪和泯灭人性的。他试图对民众说出真相,却被他们野兽般的愚昧激怒了——“他开始羞辱这些原本想要拯救的人。但这些侮辱根本无法穿透他们厚厚的愚昧的硬壳。他们一脸茫然地盯着他,眼睛里带着迟钝而阴郁的怨恨”。从小受到的教育已经根深蒂固,反抗传统的人固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接下来野人近似癫狂的举动,(他抢过箱子里一罐罐的苏摩把它们狠狠砸碎)引出了主宰者震撼心灵的谈话。回想起乔治·奥威尔《1984》里,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被思想警察用各种刑具折磨得不成人样的情节,野人他们受到的惩罚轻多了。但在精神上,都是哀莫大于心死,可悲啊!

同样是反乌托邦小说,同样是极权主义,看《1984》的时候会特别紧张,压抑,恐惧不安,即使看完了心里也会难受一段时间。《1984》里人们被严格监视,不仅要时刻提防思想警察同时还害怕被身边亲近的人举报。新世界里人们有人身自由,但精神却被奴役。这里面的许多场景都让我联想到了《机器人总动员》(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公元2700年的故事,那时的地球已不适合人类居住,人们住在宇宙飞船,机器人成为最主要的劳动生产力,人类不用工作却衣食无忧,生活安逸。),气氛比较轻松,脑洞大开,里面的人物很鲜活,各种传统观念和现实的碰撞让人看得很过瘾,里面很多场景的描写也令人瞠目,引人深思。(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时间是1931年!太厉害了吧!)

故事最后,野人想通过肉体的痛苦来缓解内心的矛盾挣扎和绝望无助,他歇斯里地呐喊的那段话萦绕在我脑海久久不去:“我不要舒适。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美好,我要罪恶。“人人都有追求幸福和不幸的权利,虽然人人都不希望不幸降临在自己身上,可是,拥有不幸的权利也是幸福的啊。(在这里顺便推荐一下奇葩说第5季20期,这一期的论点是:有一瓶可以消除悲伤的忘情水,你要不要喝?)无“悲”如何知“欢”?没有经历黑暗便不会向往光明;没有离别怎知相聚不易?没有病痛何来健康可贵?史铁生在《病隙碎笔》写过这样一段话:“人不是苟活苟死的物类,不是以过程的漫长为自豪,而是以过程的精彩、尊贵和独具爱愿为骄傲的。”可是啊,新世界里的人们都像婴儿,没有半点忍受悲伤承受痛苦的能力,只要一有不快乐就会服用苏摩,把自己麻醉,他们害怕痛苦害怕思考,于是服下药物甘愿被奴役。史铁生还说过:“生命本无意义,是我们使它有意义,是“我”,使生命获得意义。” 可惜啊,这个美丽的新世界不允许“我”的存在,没有个体只有集体。人们没有家没有父母没有关系长久的恋人,没有一切感情,只有战战兢兢地活着。这个世界真的美丽吗?对我来说是世界末日吧!(居然没有书!!!)热爱莎士比亚的野人问主宰者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有书,主宰者答:“因为我们的世界与《奥赛罗》的世界并不一样。没有钢铁你怎么能造出汽车呢?——没有社会的动荡,你就写不出悲剧。如今的世界很太平,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会想要得到无法企及的东西。他们享受着富裕与安宁,没有病痛,不会害怕死亡。他们很幸福,不知道激情与年老为何物,他们不会受到父母的干预。他们没有感情深厚的妻子、孩子或爱人。他们所接受的培育使得他们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应有的行为,就算出了什么岔子,还有苏摩呢。”

就算那个世界没有忧愁,娱乐至死,我喜欢的还是这个有烟火的人间,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滚滚红尘,这里人们爱得美好痛得真切。比起苏摩,我们更需要和渴望的是家,是坚实温暖的亲情,忠诚可贵的友情和刻骨铭心的爱情!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