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童》读后感1200字
《花与童》書摘
◆ 代序一:永日如花好
>> 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 代序二:读林曦的三个矛盾统——冯唐
>> 金圣叹临死前在狱中给儿子的遗嘱一共十二个字:花生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 其实,别管世人,别管短期,把这些当成浮云。耐烦,耐劳,不要助长,温不增花,寒不减叶,白杨树就是白杨树,黄花梨就是黄花梨。爬上古人堆成的昆仑山巅,长出比昆仑山巅高出一尺的自己的那棵草。
◆ 供养自己的插花之道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张岱说的那一句,“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 人在解决完一些基本需求之后,应该尽量地减少“一定要”和“不得不”的比例,因为这两个东西会产生“压力”,而压力是比任何毒药都可怕的身心健康危害物。
>> 所谓幸福,其实是一种“空性”的状态。并不是说幸福不存在,而是你要了知,幸福是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来自你心灵的状态。如果你的心灵随时处在满足和喜悦中,那么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状况,不管在什么样的人群中,你都是最容易获得幸福的。大多数时候是一些所谓的“坏事”破坏了我们幸福的感觉,当你清楚地了解“空性”的道理后,你就会换个角度观察“那件坏事”。境无苦乐,从心而起。古人说得更明白,“今日之脱洒处,皆从先年之不如意处得来,今日之不如意处,安知非异日之脱洒乎?”
>> 一位老师告诉我,除了你感兴趣的,你也需要了解你不感兴趣的。前者帮你挖掘深度,后者给你广度。另一位我在北大时教我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老师跟我说,如果你觉得一门学问无聊,一定是你的背景知识很差。这两位老师的话时刻提醒我,让我了解我的无知,鼓励我继续努力。
>> 任何的雅变成了一种认真都会腻着,雅致的根本还是一种造作。要尽量回到天然,像野草花朵一样与土地在一起生长,然后时不时地游戏一下,“空花佛事,水月道场”。
>>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 很久之前看过一本书,里面有四个字对我影响很大——“人到心到”。我一直用这四个字检查我对人、对事是否尽心。世间无常,四大皆空。我们能做的,唯有人到心到地投入当下,问心无愧,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更丰富细腻的空间。
>> “莲花不着水,日月不住空”。
◆ 天然的郑重与天然的不忽略
>> 如同孙过庭所说的“平正,险绝,复归平正”的书法练习过程,梁先生认为,人生态度有三种,第一种是被外在力量推动的逐求,第二种是对苦领悟之后产生的厌离,第三种是从当下产生力量的郑重。
◆ 童子
>> 选择朋友和伴侣的第一条标准:你是否喜欢和他在一起的自己,也就是说他是否令你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 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 我想要留一片青苔
>> 待客如独处,独处如待客。
>> 惜物,人还是物的主人,或者人和物是平等的。物高于人的时候,其实人是很累的,容易为它所苦。物能留存世间的时间比人要长,所以就像王羲之说的那一句话:欣于所遇,暂得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