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读后感2100字
维特根斯坦传记……读后感……20190408
第一次没有看过传记人物作品,只是从其成长轨迹去看一个天才,2600页,有点枯燥艰涩,咬牙跺脚看完了……
一个孤独纯粹的天才的灵魂
要说维特根斯坦的纯粹,首先要了解维特根斯坦家族
维特根斯坦家族是欧洲最显赫的豪门家族之一,有着超过数百年的悠久历史。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产业遍及钢铁、铁路、轮胎、金融和建筑业,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更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诸多领域。在世界近代史上,除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外,还没有哪个家族的影响力能够如此之大,如此之广。
1.一个纯粹的灵魂
4岁开口说话,是真的贵人语迟。
放弃了高贵的身份和巨额的财富,自愿去军队锤炼自己心智;甘愿接受贫困的生活:石灰粉刷的小房间,一张床,脸盆架,小桌子,硬椅子,相当难吃的粗面包……
2.一个托尔斯泰式观念(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的传奇,
3.一个善于挖掘孩子好奇心兴趣的教育者,一个能做到因材施教的真正的智者,一个因自己的天才智商而又对学生太严苛的教师。
4.一个喜欢音乐到骨子里的人
音乐是他最有感觉的艺术,他对他人的艺术有兴趣而且敏感,但是在哲学里他的创造性才能真正被唤醒,他身上才现出“力求爆发开来的野性生命”
勃拉姆斯是他的最爱,在孤寂的乡村小学,在普希贝格没有他能与之讨论哲学的人,但他至少找到了能与之分享音乐热情的科德尔,一起演奏勃拉姆斯和莫扎特五重奏。
弗拉克记得维特根斯坦高超的口哨功夫。他回忆,维特根斯坦能用口哨吹交响乐的整段乐章,保留节目是勃拉姆斯的“圣安东尼变奏曲”,若别人吹错了维特根斯坦就制止他们,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药房同事并不喜欢这种事。
5.当波斯特尔讲到自己希望改善世界时,维特根斯坦回答:“改善你自己,那是你为改善世界能做的唯一的事。”
6.向罗素坚称 善良比聪明重要
7.最触动心底的一句话……不要玩弄另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告诉我们和人交往要有距离感。在他和一生唯一爱过的一个女人玛格丽特交往中,他明确表示:别试图窥探他内在的思想世界。而且他的过于严峻和苛求,柏拉图式的婚姻设想并不是玛格丽特所想期望的丈夫品质,他们最终没有走入婚姻殿堂。
8.在奥特塔尔因为体罚,放弃教师职业后,因为指控的审查让他很屈辱,进而准备去当修士,修道院长因其动力不符合修士要求,拒绝了他,他随后去做了三个月园艺,事实证明园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让他有勇气回到维也纳面对社会。
9.细节就是一切,在设计和建造格雷特的新房子时,他表现出了近乎苛刻的细节要求,严格到毫米,配合他的工程师绝望尔崩溃地哭了,凡结果是他设计的房子像手套一样合身。赫尔米勒称该房子为“逻辑房子”,集完美性和纪念碑于一体的一栋房子。因为这座房子,维特根斯坦被带回了维也纳社会,并且最终被带回哲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10.“我不喜欢独自在知识的田野上行走”
对物质的低要求“他更喜欢樵夫的小屋,那儿有他的工作所需的平和、安静和无碍的环境。”
11.“一个真正安稳的所在”。“我知道我的方法是对的,”他告诉德鲁利,“我的父亲是个生意人,我也是个生意人:我想要我的哲学像做生意:把一些事搞定,把一些事安顿好。”
12.对维特根斯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精神。他的哲学和他的个人关系都是这样:比如品生特,玛格丽特,斯金纳……
13.孩子般的天真和第一流的头脑是当维特根斯坦弟子的先决条件;斯金纳是这种特点的最完美例子
14.维特根斯坦把自己的忏悔视作一种外科手术,一种去除怯懦的手术。去奥特塔尔给曾经的学生道歉,维特根斯坦把自己的忏悔视作一种外科手术,一种去除怯懦的手术。
15.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具有独特罕见的品质:既口语化,又煞费苦心地精确。
16.维特根斯坦的感情线……品生特……玛格丽特……弗朗西斯……柯克。他对感情对象是对他人感情的某种冷漠。品生特玛格丽特柯克都不爱他,他一味倾泻自己的情感。
爱的特质;即对他人感情的某种冷漠。(品生特,玛格丽特,柯克)
在弗朗西斯那里这种孤立遇到了威胁;面对这一威胁,维特根斯坦退缩了,就像叔本华寓言里的豪猪[插图]退缩进体表的尖刺之后。
他对情感的需求大多是平和。
17.孩子般的天真和第一流的头脑是当维特根斯坦弟子的先决条件。斯金纳是是这种特点的完美代表。
18.做到了和自己内在沟通:“我在跟我的一个很亲爱的朋友——我自己——谈话。”
19.类似于朱熹格物致知的两个思想:首先,谨记事物是它们之所是;其次,寻找启发性的对比,从而理解它们如何是其所是。
20.五十多岁的他仍未完全丢掉童年的好礼貌——倾向于说他觉得能取悦别人的话
21.维特根斯坦的关切从数学转向心理学,这件事的线索也许是:他发觉弗洛伊德的“模式(patterns)”比数学家的“图画”更有意思。
22.62岁时患癌症晚期,失去意识前他对贝文夫人说:“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无人影响,只是按照自己内心做自己,放下物欲,遵从内心,不是天主教徒,却以一种具有核心重要性、但又难以定义的方式,他过了虔诚的宗教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