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从赫鲁晓夫到普京》读后感_1300字

《从赫鲁晓夫到普京》读后感1300字

读这本书的人,或有以下特征:一是关心政治,那种嗅觉比别人灵敏。尤其擅长研究大人物生平简历,说起来如数家珍。二是喜欢探讨历史,对中共党史稔熟于心。三是政治倾向保守的居多,自命为左派也毫不羞涩。四是…不好意思啊…年龄偏大。老衲自以为符合以上几条,说出去,也没啥难为情的。希望别人也是道友,最好连党员都不是,因为我不是。

言归正传,说感受。

1.说说中苏两党关系的前世今生。先说前世。

感谢马克思、恩格斯,因为他们创建的共产主义学说,为人类社会勾画出一幅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这种学说是自古以来,唯一一个真正为劳苦大众求翻身得解放谋利益的系统理论,是普天下穷苦人追求的精神家园和最高理想。感谢列宁、斯大林及其同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是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并影响了全世界。他们播撒的革命火种,烧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全世界。无论今天怎样,经历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国度,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对人类的影响将持久深远、不可估量。

中共的建立和成长,是在苏联及共产国际的扶持下发生的。至少在1938年以前,都是如此。这一点毋庸置疑。直到毛泽东真正掌握当的领导权,能够独立自主的决定本党的方针政策。中苏两党才进入到一个真正互动的阶段,当然,这种互动只是作为独立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仍不平等。这种不对等的状态,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才彻底改变。

此节的意思是,苏中初期是师徒,苏共甚至是监护人。中期是兄弟,苏联是老大哥。后期是对手,苏联是修正主义的代表。两党之间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生也相从,死也相从,恩也重重,怨也重重。是一对欢喜冤家,有矛盾,但不至于决裂。这是前世。

中苏决裂始于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的孽障始于秘密报告,秘密报告的核心是否定批判斯大林。由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敌对期。意识形态的变化导致两党分道扬镳。当中甚至有过武装冲突。

直到进入80年代,苏共出了个戈尔巴乔夫,此人以改革家的面目出现,满世界推销他的新思维。他出动向同样以改革家自诩的邓伸出友谊之手,于是,跨越了三十年的恩怨,两个改革家同时摒弃了前任的主张,握手言和。历史好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不幸的是,戈氏的改革还没出笼就胎死腹中,不仅没能改出新面貌,反而把苏联整灭亡了,把苏共给整解散了,他自己也被整成祥林嫂了,整天柱着个破棍子到处絮叨,十分讨嫌。中苏两党的关系到此戛然而止。但是中俄关系顺势续上,密切互动仍在继续。

2.中苏关系一直是对对和的关系。所谓对对和,就是打麻将当中的七对和。彼此都在找对子,打一样的牌。

从赫鲁晓夫开始,中苏两国就开始了跨时代的相互模仿,两国两党的发展过程,有微妙而深刻的相互制动关系。

具体而言,赫鲁晓夫批叛斯大林,向美国示好,消灭阶级斗争,发展承包经济,开放自由派言论等作法,几乎全部被后来中国的改开设计师接受。赫氏在苏联没整成的改革,在中国开花结果。以前总讲邓是改革的总设计师,现在看来,赫鲁晓夫才是。毛当年称邓为“中国的赫鲁晓夫”,真是入骨三分,邓真是一点都不冤。

这样写会不会有麻烦?不写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