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我辈孤雏》读后感_1200字

《我辈孤雏》读后感1200字

尽管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和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也译成《孤星血泪》)有些相似的情节,尤其是男主人公最后发现他在英国所享受的上层社会教育环境和社交圈,原来竟是靠一个中国军阀的资助,并且是以他的母亲一生为军阀做妾饱受凌辱换来的,这和《孤星血泪》里的Pip最后得知他的上层社会的身份是他小时候救助的一个逃犯的暗中资助,有异曲同工的相似度,区别是《孤星血泪》最后Pip和钟爱一生的心上人有个幸福的结局,而《我辈孤雏》的男主最后和《长日将尽》一样落得个孤独终老的结局,还有在写男主和女主的关系上也和《孤》有相似之处,都是女主一开始心高气傲,然后在婚姻上遭遇挫败后回头找男主,男主都是一往情深的随叫随到,只是《我》里的男主最后寻找父母的下落占据了上风,最后和女主错过了一生,在我看来,这样的处理是必须的,否则除了有照搬狄更斯的《孤》之嫌,还误了本书突出的寻找双亲的主题,所以算是聪明的从照搬的嫌疑里脱身出来。看了几本石黑一雄的小说之后,开始摸清一些属于他的写作风格,每个作家都有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写作习惯,不仅仅是写作的主题和对象,还有写作的手法,这也是我喜欢盯着一个作家一口气连读他的作品的原因。这就好比是一场捉迷藏的游戏,作为读者的我东看看西看看,试图把作者的内心深处的秘密挖出来。石黑一雄出生于1954年,二战已经结束快十年了,但是很明显战争的主题是他永恒的关注点,但是不管是《我辈孤雏》,《长日将尽》,还是他的第一本书《远山淡影》都是围绕战争对人的影响和战争给人的创伤来写的,所以可以推断二战之后,移民海外的日本侨民是多么心心念念日本战败之后的痛苦、迷失和残缺。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人不再是过去的完整的人了,人生也永远缺失了一块。战后出生的石黑一雄是否在童年时代目睹了父母亲戚的痛苦,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致于全身心的投入对战争史料的研究,通过查史料和与历史当事人聊天拿来的资料毕竟是二手的,所以他的小说写法是即使是直叙一件事的始末,他也要跳跃式的串讲和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回忆。这样的写作手法可以避免细节不详和实地白描历史场景的不实,因为他可以用小说里人物的视角说记不清了,回忆模糊了,这种写法不失为一种聪明的方法。但是如果仅仅靠捣糨糊的模糊写法是无法赢得读者的,那么石黑一雄靠的是什么成为让人瞩目的作家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我想是仁者见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我而言,他的淡淡的忧伤和不时营造的小悬念,很对我的胃口,也有可能是他一生旅居海外没有归宿感的孤单,正切合我的漂泊无定。他文学功底深厚,但是弃身边的生活于不顾,一头扎进历史,是不是也可以推测他一直徘徊在英国本地民俗之外,永远的异乡人,所以历史也可以是亲近的吧。不管怎样,在微信读书里读到他的作品,还是倍感愉快的!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