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林徽因画传读后感 读书赏析(3)篇

林徽因画传
作者:龙婧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新月派女诗人,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林徽因画传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1)篇

看过写林徽因的各种书,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心态不一样的时候感觉略有区别。以前更羡慕其才女的身份,大方得体又才思泉涌。爱国情怀又让她上升至不可高攀的地位。

而如今我更羡慕其能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位,不两位爱她护她的另一半。人生被操劳的不仅仅只是材米油盐,而是内心深处的一块田地得不到灌溉。我感觉她能应对生活这么多的不易过得如此神采奕奕不仅仅只是自身的优秀,家庭的培养,更是那个时代,遇到的人赋予她丰盛而充盈的精神世界。

晚上看到同学夫妻二人一起去跑步,然后一起散步回家。出来的时候一起看日落西山,余晖灿灿,归去踏着星光,运动后一身轻松欢声笑语。这是我想象过很多次的画面,平凡却难得的恬静幸福。或许他们不一定如此享受在一起的时光,但是却温暖了另一个人梦中柔软的心田。

本来一个人孤独但不寂寞的灵魂又被打乱了步伐,是不是自己内心其实是希望有人相伴而不是孤独的快乐。当你学会一个人,其实不是你应该的而是不得不学会,这也是一种坚强吧。其实找一个人一起散步并不难,但其实又很难。那个人是能进行心灵交流的吗?能不能即使不交流依然怡然自得毫不尴尬?能不能安静却不忐忑?安全感其实就是内心的依靠感,有对方在就无所畏惧,自己也能更强大。毕竟自己有靠山,不怕尝试,不需要踌躇不决忧虑太多。

然后又看了陈小春和应采儿的有爱互动,被一句话感动到稀里糊涂的。~“有的时候,爱情除了势均力敌也可以一物降一物”……

林徽因画传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

我们遍体鳞伤,经过惨痛的煎熬,使我们身上出现了或好或坏或别的什么新品质。我们不仅体验了生活,也受到了艰辛生活的考验。我们的身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但我们的信念如故。现在我们深信,生活中的苦与乐其实是一回事。”
一句话打到你心里,使得你理智和情感全感觉到一万万分满足;如同相爱:在一个时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个人互相以彼此存在为极端的幸福;如同恋爱:在那时那刻,眼所见,耳所听,心所触,无所不是美丽,情感如诗歌自然地流动如花香那样不知其所以。”
诗人爱林徽因,并非只因为她的天生丽质和顾盼风姿,世人爱林徽因,也并非只为了她的婉转风流和韵事传奇,因为这个女人,是最后的绝代芳华,是淑女才女的绝唱。
在中国,她之前,只有深宫中的后妃和风尘中的名妓才能以女人的身份进入正史或野史被树碑立传,偶有特例,也多半是为了和某位的才子的曲折情事;而林徽因之后的年代,又逢淑女和大家闺秀的荒年,女人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和责任,行止与顾盼间也少了些韵味与从容,故而,断难再造一个“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了。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黑夜封锁起重愁”

林徽因画传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

知道她是因为徐志摩而起,但想了解她是听闻她是国徽的设计者。从小的优越,融汇中西方文化的学习与游历,接触的一直是上层精英人士;用她自己的见识与探究,在文化与艺术领域总是如她本人一般光彩照人。她的魅力不是一个人说的,是身边好友都这样认为。她敢爱敢批评,别人一直认为她爱徐志摩,但在我看来,她更爱她的丈夫梁思成。历经十年他们才结婚,这十年里他们一直经历了很多人事的变故,一直相互鼓励和学习,不仅在兴趣爱好上一样,更为难得的他们的性格互补。梁思成一直把她视为女神,尊敬和敬佩有加。虽然她死后不久梁就结婚,但我觉得这是可以理解的。人到老年,需要的不是那种刻骨铭心的爱,而是相互依畏的守候与陪伴了。

这是一个奇女子,是人间的四月天,用她的美丽与才化演绎了她传奇而平淡的一生。在战争年代的坚强与奋斗更让她显得崇高。本书很客观的描述了她这一生比较重要的人和事,值得一读。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