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兴是待在城里的不同于农村人的城里人,他爱这个城市,极力想融入这个城市,但是这种城乡差距和矛盾依旧存在。“他们总是怀着一颗虔诚又憧憬的心,渴望在城市生根立足,渴望这极具吸引力的宝地能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但他们却总是受到极不公平的对待。”农村人大量涌入城市,成为这个城市的建造者,同时又是这个城市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淳朴,善良却又有很多毛病,他们在同伴需要帮助时义无反顾,却又为了生存去进行违法行为(收购偷盗的公共财产,回收废弃医疗垃圾,卖身),他们极力想融入这个城市,却离这个城市越来越远,他们的尊严甚至生命受到轻视。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又衍生出留守儿童这一更可怜,更弱势的群体。中国经过动荡年月后,现在的城里人多是曾经的农村人,本是同根生,却出现了现在相煎何太急的尴尬场面,加快农村的发展,是减小城乡差距,降低城乡矛盾,减轻城市压力最有效的途径。
高兴读后感1000字 第(2)篇《高兴》,23.6万字,阅读时长14小时
贾平凹的长篇,看过《废都》、《秦腔》、《带灯》几篇,《高兴》应该是第四部。看完后查,才晓得原来贾平凹这么多产,有一二十部长篇。
书看了一小半进度时,才想起多年前是看过这么一部同名电影的,演员郭涛主演。虽然电影看过时日已久,印象中模糊有些喜剧效果。如今与小说相比,感觉小说更为沉重。
不是看本书,可能无法通过了解城市拾破烂群体原来是这么复杂的小社会,推而及之,游离于城市的卖菜、乞讨群体,想必也有近似。近些年一线特大城市所采取的对待这些阶层人的态度之一就是通过一些文明手段来驱逐,进一步压缩着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空间。这事实上已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本书所代表社会状态的背景和环境。虽然如此,在当下社会都哀叹阶层固化的同时,通过本书的结尾,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使心情压抑的悲剧色彩。
从作品风格上看,感觉看过的贾平凹上述几部作品,除了陕西作家路遥、陈忠实外,风格与之相似的还有张贤亮、莫言。
高兴读后感1000字 第(3)篇看了这本书,了解了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故事。结合了今天新闻里所说的三亚一对夫妇嫌工人高空作业影响休息,将其安全绳隔断的新闻,感慨颇多。在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员确实很多,但我们却对他们熟视无睹,就像贾先生说的,我们不关心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不关心他们住在什么样的地方,不关心他们吃什么,得不到社会的关心却默默的改变着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我们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让他们体会到城市中无亲无故时人情之温暖。新闻里高空作业的工人在农村老家可能有一家子要养活,而那对夫妇却亲手将一个人的生命、一家人的希望隔断,实在可恨。一般我遇到楼道里打扫卫生的大爷阿姨们,我会跟他们打招呼,进屋拿点饮料给他们,我希望一点小小的举动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当他们拿着饮料笑着的时候,“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感也会向你袭来......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