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读后感(3)篇

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
作者:刘十木
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绝境重生的体验。从孤独绝望到挣扎反抗,重新认识人生。谨以此书,记录抑郁了的这三年。
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读后感 第(1)篇

2018/12/14 读完的第48本书

人性本来就是这样,我们大家都活在互相羡慕的情绪之中。

短短150多页的内容,这精辟的一句话,大抵能从作者的经历反应出来:不安、不甘,令人焦虑、忧郁,积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压抑了太久却没有得以释放的心情,终于,当内心所承载的负荷早已超标时,人,开始“生病”!

我突然很明白这种感觉,它们就像一个具有磁性的黑色漩涡,尽管你很挣扎,最后还是被吸进去……因为那股感觉——你忘不掉的失落感,循环往复,让你变得情绪消极

我不知道这样说大家明不明白。简单的表达就是,我无法彻底遗忘掉发病的那种失落感,而我只能利用我眼下能做到的,尽量让我的今天先从容过去。

当作者面这些发病后的失落感,选择让自己“动起来”,至少这不失为一个可以接受的转移方法,但,现实里,抑郁症严重的患者,其实早就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我见过最多的做法是,消极到让身边的人一不小心也会被负面感染,他们最多的念头是自残,自杀……嗯,很可怕,很希望看这本书的人,不要失去对于活着的希望,当你选择离开这个世界,你将永远消失不见,也许你一时义无反顾地选择结束生命,但,请想一想,如果,如果没有被这些抑郁的困扰,你是否,愿意试着活下来?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还有好多好多事没有做完,这么结束了,真的不遗憾?

人总是跟陌生人才会说一些实话。

其实,我也……同样更愿意,在这个很少认识我的平台上,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公之于众,因为,谁都不认识我,我亦不认识谁,只是,情绪是共通的,经历是可以去感受的。

这一本书,我下了很大的决心,犹豫了很久后才开始翻阅,其实,我更多的是恐惧,我很害怕,抑郁症于我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词汇,消极的压抑的情绪会让我整个人都很郁闷,当我看完过后,我放心了,不那么害怕,正确的思想观很重要。其实,也很可能因为这本书没有我想象中通篇负面到死的思想吧,所以看着没有那么害怕。

文章也有提到我们要分清抑郁情绪与抑郁症,它们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些抑郁情绪,但如果经常在抑郁中度过并且无法自拔,其实,挺容易演变成抑郁症的。

很多时候,我也很害怕自己哪天也会跌入这没有尽头的深渊,在我的身边,有抑郁倾向的朋友,在很远的地方,也认识了一些。曾经一个闺蜜的朋友,也是抑郁症,尝试过自杀,好几次被抢救下来,可她没有办法去控制那些不好的情绪,那些消极的东西装满整个脑袋,她最后一次自杀是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后,在里面烧炭。这一次,没有人救下她,她真的自杀成功了,留给家人朋友沉重的悲伤。

他们很极端,不管是思想还是行为,我很想给他们安慰,可我知道我什么都不能做到。每一次,我对于那些负能量,有种莫名的畏惧,我怕自己不够阳光,而他人输入过多黑暗的东西给我时,我害怕自己不能够坚定不移地保持乐观,怕负面带来的是自我消极的情绪……但我还是想看这书,因为,我想了解,到底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抑郁,但,这本书,还是令我有一些失落,因为……我没有找到答案,唯一能知道的一点就是,当一个人抑郁,如何去消化恶心循环的情绪,大抵能做的是不断转移注意力,别让自己死磕在各种绝望的事物中,若是能试着自我激励,也许能缓解些许瞬间——至少,不会让你那些想死的念头变成无法挽回地死局。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有强大的承受能力,不然,很难去和自己的内心做抗争……

愿你们的世界虽然下着雨,但终归是晴天。愿每一个人,每一颗心,终究会成为一个晴朗的世界。

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死于抑郁症,不得不承认,社会的某种病态趋势越来越严重,我们不能够阻止那些逝去的人,但,至少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亲爱的,你要知道,健康乐观的思想真的很重要,不要随随便便一点负面情绪就说自己抑郁。生活,是一天天的过,如果可以开心地过完一天,为什么要让悲伤笼罩住自己?乐观一点,总是好的。

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读后感 第(2)篇

由于之前有人跟我提到过抑郁症的缘故,为了更好的理解也以防不测,最近开始关注这个话题。这是一本讲述抑郁症患者自己的现实经历和心路历程的小书,语言自然、简单而不隐晦,对于了解抑郁症或者类似于抑郁症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十分有帮助。由于是个人记叙,书中难免有些观点或想法有些偏颇,而燕雀君建议不要去评判而是把这些也作为理解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的重要来源。结合之前读完的一本从脑科学和生物应激系统去解读抑郁症的小册子,燕雀君认为:首先,抑郁症确实是外界压力或环境刺激超出个人的应激反应系统的承受力之后的精神现象,也就是压力应激系统的崩溃。就像本书中的主人公,也并非一开始就陷入抑郁症,而是在个人理想屡屡碰壁而那份即将给予他足够自信和荣耀的机场的工作又丢掉了以后才表现出重度抑郁的。其次,光从生物科学去理解还不足以更全面的理解抑郁症患者的主要个性和心路历程。如果以本书的主人公为个案,就会发现,他有五大显著特点(而这和他在书后面自己总结的有些类似):(1)心比天高而命比纸薄。通俗的说就是不甘平庸、想成为人上人,但是家庭条件、个人资质或其他资源等等又十分脆弱,无法提供较强的支持或保障。(2)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色彩浓厚,但是不接地气、缺乏现实的目标和可操作性的路径与门道。比如说,作者想实现荣归故里、人上人等“人生理想”,但是并没有把它们细分为具体的目标和路径或门道。例如,目标可以是考上研究生或公务员或一份高薪工作,而相应的路径则可能是制定考研计划并执行、准备公考材料并做题、积累实习经验并多去参加面试等等。而作者没有他只是一味的想出去闯,就连出门前的住宿、预算、求职目标等都没去准备。(3)缺乏现实经历,尤其是与人合作的经历。这种合作不一定是合伙做生意或做事那种,而是说与别人一起商量、行动并总结的各种经历。比如恋爱、旅游、打车等等。(4)缺乏关爱和去关爱,也缺乏回应别人的关爱和感受别人的被关爱的经验。这样他就只能陷入自己的世界,既走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而且因为缺乏这种体验他也很难相信人。(5)极度感性,做什么事想什么东西基本是凭感觉或兴趣,很随意,这也为他不断的对事物丧失热情和兴趣埋下了祸根,也因为这样他很难完完整整的干成干好一件事,因而陷入了“感兴趣又干不成,干不成更不感兴趣”的恶性循环。当然,是否针对以上几点就能顺利破解抑郁症,燕雀君觉得值得商榷。所幸的是,作者并非完全丧失了个人主动性,他最可贵也极可能是促使他战胜抑郁症的一点就是「求助并求解」。作者一直在求助,并一直在想弄清楚怎么回事怎么解决正是这种看似不存在的努力和精神让他最终找到了答案也得到了解脱。具体的解脱点和答案,作者总结的十分到位了我就不赘述了。最后,燕雀君确实对作者的这种斗争精神十分佩服,也感念能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像他们这样很难被人理解但又很缺乏理解的人。

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救赎读后感 第(3)篇

因为生活的压力和迷茫 我最近也一直处于抑郁之中 抱着自我诊断和自我拯救的目的来阅读这本书 结果却很失望n感觉抑郁症只是作者的一个噱头 现在有太多这样的人 把抑郁症当作一个标签 好像这样才是有个性的特别的 但实质上却是表演型人格 作出一副抑郁的样子给别人看 瞧 我多独特 我有这个病 我是介于天才和疯子之间的独特存在 作者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如果是我从表述中对作者有了误解 那我表示抱歉n书里有好多错别字和语句不通之处 虽然作者一开始强调了自己并非作家 但这并不是逃避批评的理由 抑郁症也不应该成为书中缺陷的挡箭牌 太多人拿抑郁症当幌子了 既然成书 还是得对书的内容负责n阅读完毕也没能看到什么有用的方法 反而看着他喋喋不休地抱怨 感觉更加烦躁了 不过这本书也并非毫无价值 对我来说 我觉得它能映照我自己的一些令人讨厌之处 比如拈轻怕重 比如幻想过多付出过少 比如不够脚踏实地 比如太过感性 以人为镜 修正自身吧n如果作者真的有抑郁症 希望他永远不要看到我这篇苛责的评论 一直开心下去n希望自己也能快乐起来 希望大家也是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