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是村上春树最短的一本书之一了,一百四十多页的篇幅,写于一九八九年,罗马。故事很简单,一个十七天没睡的女人干的那些事儿,她的心理流变,以及自我身份的回归。
我们都有过失眠,因为生活重压,因为心上人,因为关键时刻,总有一些原因会让我们昼夜未眠,但是十七天都不睡?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小说里的女人就遇到这般怪事。
问题来了,十七天不睡觉,那她还,还好吗?她怎么撑下来的?
女人第一晚没睡,因为一个可怕的梦魇,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这般,家庭美满,生活稳定,这不可能啊!带着困惑,白天操持家庭主妇的事务,晚上睡不着了,那就读书吧,读《安娜卡列尼娜》,这让她想起曾经读的极其忘我的时期,几天读下去获得了久违的自由。
这些都没什么稀奇的,唯独有一夜,让人细思极恐,村上奇迹般的捕捉到一个瞬间:女人半夜爬起来凝视丈夫和儿子的脸。年纪改变了丈夫的身体,松弛而猥琐,甚至丑陋。而面对儿子,女人想到日后定会产生蔑视的情绪。她对自己想法感到震惊,但是无法挪移。我觉得她其实很享受,平时很少机会这般,同时也是她常常处于被动的角色,而在这种时候,她可以尽情的毫无保留的的打量。而不会被打扰。她上瘾了。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女人一个人守在汽车里面,突然俩个黑影男子来到车边,不管不顾的摇车。他们是谁,犯罪分子还是同样失眠的人?他们要干什么,施暴还是求救?故事戛然而止,给人遐想的空间。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女人连续十七天失眠?
女人没有合理的解释,她打一开始的困惑,慢慢的适应,最后变得享受。我们只知道女人一直以来活的像个机械人,做饭,购物,洗衣,育儿,孝敬婆婆,捧场丈夫,她是妻子,妈妈,儿媳妇,唯独不是她自己。彻夜难眠,相反让她喘一口气,从各种附加的角色里解放出来。找自己,爱自己。
在这里我不禁想开一个脑洞,我觉得这十七天的失眠,其实是一个梦,套用梦中梦的结构,隐喻家庭主妇,现代人,被社会角色束缚的人,压抑机械的活着,只能在梦中寻求解脱。来自诺兰《记忆碎片》和《盗梦空间》的灵感。
最后,不妨说几嘴个人如何治疗失眠的经验——于一片黑暗中,端着Kindle,看它半个小时,无论什么书,晚十点还是凌晨三点,很快的倒下。我觉得失眠的书友,可以试一试,亲测有效。
晚安噢!
5/100 To Read List 2019
眠读后感 读书笔记 第(2)篇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女人从做了一个噩梦,之后就失眠了整整17天的故事。实话说,我真的是非常非常喜欢这本书。可能是因为在这本书上找到了共鸣吧。我之前有一阵子也是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甚至连必备的午觉都睡不着了。主要是因为我一直想知道人在睡着的前一秒钟到底在想什么。真的是就像村上春树先生所写的那样,到了晚间爬上床,心想:“好,睡上一觉。”于是立时三刻,简直就像条件反射一般,大脑便亢奋起来。怎么努力也无法入眠。越是渴盼睡着,越是睡意全消。当时我记得我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例如数绵羊啊、尽量调整呼吸啊、甚至还学了一套有助于睡眠的操。但是毫无效果。每天真的是身体非常疲惫,大脑就好像有一根筋一直紧绷着。当我想要睡的时候,大脑就跳出一个想法,难道你不想知道答案吗?然后就睡不着了。虽然我拼命的想抑制这种想法的产生,但是我觉得我的身体和灵魂不是同一个人。最后突然我就能睡着啦。可能是我发现当一个人真的要睡觉的时候,大脑是拒绝思考任何问题的。这本书内容非常的简短,里面的插图,原谅我不太懂美术。文中的女人最后被困在狭小的车里,外面有两个男人在拼命的晃动车子。我总感觉有点暴力,村上春树先生是想表达有时候外界给你压力的方式是以一种粗暴的方式。然后呢,被关在狭小的空间让人有一种挣脱不开的感觉,非常的压抑。还有女人和她丈夫的关系,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成年人的世界根本就没有容易二字。希望我们都能保持一颗童心,保持善良,保持乐观活泼。么么哒
《理想国》的中译本今天终于囫囵读完了。怎么讲呢,用《眠》的话说就是“有种东西”,有种东西好像在冒泡,咕咚咕咚地鼓动,但是却又是极小的一圈涟漪,捉不到实处,说不出什么来。
总之读完《理想国》还是挺失落的吧,看不懂或是抓不到的感觉让自己很挫败,甚至感到哲学性的教育与思考压抑了自己一般。于是就翻了翻《眠》。
所以我看完这本书的感想,更多的是一种放松与享受,而不是去探讨它的主题与文学性,单纯地觉得它很美,很可爱。
荐给所有迷茫或疲倦的人,荐给和她一样迷蒙的和清醒的失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