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是挑灯夜读吗?不算。
我一个人窝在房间,关着灯。窗外灯火通明,行人走着路过诱人的烧烤摊。一扇窗户而已,却恍如两个世界。一边是静寂的,一边是嘈杂的。人们在窗外尔虞我诈,我在窗内思考人性。
东叔的书多以破案为主,明为破解案情,实为揭露人性。一名数学天才,沦落为一名高中老师。本可以继续爱着自己热衷的数学研究,却在学校里不被人理解。学生问:为什么要学好数学?老师和学生们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反正学校会让升学。这个世道怎么了?老师不以教学为首,学生不以学习为重。
在决定不再苟且的时候,遇见了靖子前来敲门问候。一个常年在黑暗寂静中独处的人,那一刹,被温柔的阳光恍了双眼。本困在鸦雀无声的铜墙铁壁中,因为隔壁的欢声笑语而有了生气。怎么可以让这样的生活被人打扰?怎么可以让那一抹曙光消失?石神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凶杀案。
富樫就是个混蛋,任谁杀了他都会觉得是替天行道。一个只会依靠女人陪酒来接济,离婚后依旧不依不饶得寸进尺的人渣。谁都想杀了他,可他尽管混恶,却也是一条人命。靖子和女儿美里因不堪忍受富樫带来的恐吓杀死了他。住在隔壁的石神听见动静前来解围。一系列的自导自演,背后尽是感人肺腑的默爱。
从一开始石神就暗恋着靖子,不自信的外貌给了他很大的阻碍,加上自己不善言辞,连一句:今天好冷啊!都说的不动听。在力所能及时不让靖子收到伤害,无奈,却碰上了旧时同窗的汤川。所有的谨言慎行都瞒不住洞察秋毫的汤川。一个是物理教授,一个是数学天才。能走进对方世界却走不进对方心里的两人,相爱相杀。汤川亲手破解了石神的作案手法,想必心里的惋惜远远大于哀伤。
这世上没有无用的齿轮,只有齿轮自身能决定自己的用途。”
如若能早点,早点,让石神说出自己对靖子的爱恋,如若能早点,早点,让靖子感受到石神的守护。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 第(2)篇总述:坦白说 期望太高 读完反而觉得有所失望了 除了没有猜到杀的是一个与案件毫无关联的“技师”外 情节上 其他反而没有什么特别的惊喜。
关于故事叙述:着实佩服第30页人就已经杀了 用600页来讲一个掩盖他的故事 的这种叙述及构思能力。 无论作者 石神 都有“答案我告诉了你 可我真的告诉你的就是答案吗” 这样的思路。
关于故事:走出偏执后 对于石神这样的典型日剧中 为情感偏执 的人 着实缺乏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 可能在高中读这样的故事 可能会被震撼到吧 年岁日久 到没那么多感慨了。
关于人物: 人物塑造极为成功 哪怕女主母子也只是 “嫌疑人X” 的陪衬。 人物的冲突和塑造感觉核心在于“理想地为自己的感性服务”。 但这样的理性 总感觉有一种 靠牺牲来要挟他人的感觉。 最理性的石神 最后选择示爱的方式 结果是和小孩子一样的 感动 牺牲 要挟。(去个大学当个老师学生妹还不随你撩么。。)
不过话又说回来。石神其实谁也不喜欢 他也不喜欢数学 他只喜欢优越感 只喜欢胜利。
希望能再次看到“东方快车谋杀案”那样 “每个人都有罪” 令人震撼的桥段。
嫌疑人X的献身读后感 第(3)篇#读书笔记# 究竟爱一个人,可以到什么程度? 究竟什么样的邂逅,可以舍命不悔? 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和秩序的理想国,而是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书收藏了很久,看过电影看后来补原书,电影还不错,不过终归看书还是强于电影,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精彩的推理过程只有看书才能体会。
被达摩石神的爱震撼,但终归只留一声叹息。推理过程细腻流畅,人生有个懂自己的对手兼知己也是一种幸运。好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