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2000字(3)篇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作者:周国平
二十多年前,45岁的周国平喜得一女妞妞,如同拥有了整个世界的绚烂;女儿随后查出眼癌,整个家庭被推入无边的深渊。妞妞可爱之极,更让人心痛之极。虽生必死,是她的父母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的。挖去她的双眼,暂时延长她的生命,亦不能避免癌症的复发,日后却又要面对人生接踵而来的种种不堪与痛苦;不做手术,她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样短暂。周国平夫妇在痛楚中不知所从。父爱如山,可到最后,父爱什么也解决不了。《妞妞》是周国平为妞妞而写,同时也是为他自己而写。这本书是不问有什么意义的产物,它是给不问有什么意义的读者看的。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2000字 第(1)篇

这本书是从一个父亲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孩子的,可是那个孩子永远只有1岁半。一长串巧合的因素最终导致一个孩子的去世,每个生命能健康地成长竟这样的不易。为什么会看这本书呢?因为我的叔叔也是如此,因为结婚前没有做婚检,巧合的是两个人都带有地中海贫血的遗传病,于是他们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带有地中海贫血,每个月都要去输血,泽宇弟弟11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找到了相匹配的骨髓,叔叔仿佛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不想再让孩子继续受病痛的折磨,于是决定让孩子进行骨髓移植,然而最后因为术后肠胃出现排斥,最终还是走了。每次提起,叔叔总是很后悔让孩子做这个手术,总是透漏出一股忧伤与苦恼。每次听他向我提起,我仿佛又觉得自己很冷漠,因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没生过孩子,我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我也没能给他提出很好的建议,我选择了倾听,我想办法说可以再生一个或者领养一个孩子,后来看了这本书我才觉得自己是多么地天真,那么地想当然,因为即使是后来再生的那个孩子永远也无法替代走了的那个,更别提领养的孩子了。

        有人统计,丧子夫妇的离婚率高于百分之五十。苦难未必是纽带,有时反而是毒药和障碍。所谓共同受难其实是表面的,各人所感受的内在的痛苦都是独特的,不但不能分担,而且难以传达。期望对方分担,落空了,期望就会转变为怨恨。所以,需要的不是分担,而是对自己的痛苦保持自尊,对对方的痛苦保持尊重,别把它们搅在一块。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这就好了,不会发生太大的危机了。很可惜的是周国平和雨儿的婚姻因为妞妞的去世没能走到最后。泽宇弟弟去世后,某一天叔叔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美女是鲜花,但她又能开多久;媳妇是绿叶,虽不漂亮,又不美丽,但与生命同在...。那时看不懂,现在忽然懂了,他是在安慰自己的妻子,四十不惑的他懂得了生命的真正含义。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2000字 第(2)篇

虽无法感同身受于作者和他妻子对于自己一岁半女儿遭受病痛折磨而后离世的悲恸,但读来令人揪心,心疼不已。未为人父母,透过作者的文字,模糊地感受到父母于子女之爱,体会到人生的无常,灾难来临时的无奈,命运弄人的无助。然而,作者并没有负载着这失女之痛一蹶不振他继续前进着。

     我要承认,我自己从不去翻开它。对于我来说,它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座坟,一段不堪回首的伤心岁月。时光流逝,把我带向前方,但它始终在那里。     ——周国平

      

虽然我所遭遇的苦难是特殊的,但是,人生在世,苦难是寻常事,无人能担保自己幸免,区别只在于形式。我相信,在苦难中,一个人能够更深地体悟人生的某些真相,而这也许是本书的另一个价值。我从来不是超然的哲人,相反,永远是带着血肉之躯承受和思考苦难的。置身于一个具体的苦难中,我身上的人性的弱点也一定会暴露出来,盲目、恐惧、软弱、自私等其实是凡俗之人的苦难的组成部分,我对此毫不避讳。如果那些啐唾沫的读者听得进去,这些话也是对他们说的。

我的生活没有停留在十多年前的那个苦难上面,它仍在前行,其后又发生了许多事情,这证明我的确是一个受制于时间的凡俗之人。但是,我知道,我心中有一个角落,它是超越于时间的,我能在那里与妞妞见面。我还知道,我前方有一片天地,它也是超越于时间的,我将在那里与妞妞会合。         ——周国平

      愿健康的人永远健康,处于病痛中的人顽强战胜病魔,心中永向善,岁月便安好!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2000字 第(3)篇

我曾经听一位医生说:太乖的孩子命都不好。妞妞真的好懂事,但每天受着这样的折磨,这样的病痛放在一个成人的身上都是难以忍受的,何况是这样一个孩子,有些病的痛苦到后来止痛药止痛针都是止不住的,靠一天天磨尽生命的精力,最后一步步走向死亡。

看着自己孩子一分一秒的疼着,却一点忙都帮不了,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走向死亡,作为父母恨不得自己替它承受,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每个人来这个世界必定是经历属于自己的修行,旁人都只能是旁人。

以后,在我们累了痛了的时候,不要去悲观的用死亡去逃避,想想深夜失去我们痛哭的父母。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不要让他们承受昨日还是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今日却要面对自己孩子出事的消息。

这本书写尽了在病魔面前,父母的无可奈何。我想作者对于下一个孩子,最大的愿望也只是健康平安罢了。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