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敢点,永远别失去希望》
翻开《狐狸男孩》是个偶然的机会,微读做限免活动的时候刚好有这本书,粗略翻开,真正吸引我读下去的是本书的简介:
本书的主人公,叫13号,是一只半人半狐狸的混血男孩,他只有一个耳朵,没有尾巴,非常害羞,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他被囚禁在孤儿院里生活和工作,被高帽党统治,被院长打骂,被同类排挤,他没有自由,没有梦想,没有朋友,甚至被禁止听到音乐,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听懂了动物间的秘密语言,一切就此改变。
多么有魅力的一段文字,我以为会是一只狐狸与各种动物间发生的奇幻故事,不曾想却是一个过程残忍结局happy的成人童话。
关于13号:
只13号半人半兽的身份,就注定了他低贱卑微的地位,身份高贵的人瞧不起他,连同类也看不上,他是大家发泄愤怒与不满的对象。在杜疮小姐建立的孤儿院里,他成了众人的笑柄,是杜疮小姐打骂的对象,是歪尔欺辱的东西。这是正常的,弱肉强食的世界里,胆怯又懦弱的人是没有尊严可言的。
但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3号作为被压迫者之一,也奋起反抗这座监狱式的牢笼,从胆怯、畏惧,到勇敢、自信,他成功逆袭了自己的人生。谁生来不是孤独的,想变成优秀又光亮的自己,可现实常常并非我愿,唯有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关于杜疮小姐:
孤儿院的名字---杜疮小姐的顽童与弃儿之家,仿佛是一个笑话,打着爱与包容的旗号,压榨底层人民的劳动力。这是一个最黑暗的地方,没有尊严,没有自由,却从来不缺凌辱、打骂、干活的地方。
杜疮小姐是本书最典型的反面人物,与正义相对抗,越是美好的东西她就越要去毁坏。但就像祖辈留下的名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杜疮小姐也不是生来就是恶人,她成为恶并不只是个人的原因,还与她的家庭有关,尤其与她的父母亲有关。同样是双胞胎,父母却实行差别对待,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杜疮小姐的父亲死的时候让大女儿跟妈妈姓那个尊贵的姓氏---南丁格尔,还留下许多遗产,却让小女儿选择跟自己一样令人厌恶的姓氏---杜疮,从此过着被人唾骂的生活。
有了这样的家庭背景,杜疮小姐那些残忍的手段好像也都可以理解了,只是庆幸的是,无论她怎样坏,她还有一个体贴她、包容她、理解她的姐姐;无论环境怎样糟糕,本书的主人公依然心怀善良,带着满满的爱去解救一个又一个被囚禁的孤儿。
关于小可、皮维尔、老五、松果:
个人认为,这四个人物是本书中最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披着正义的光环,与邪恶势力相对抗,不屈服、不妥协,除了成功,再不要其他结果,那种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旁人所无法做到的。
其中,老五与小可、皮维尔、松果又有所区别,小可、皮维尔、松果似乎一直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他们勇敢、热情、果断、自信,而老五除拥有这些之外,同时还具有狡猾、势力的成分在里面。但所有人物里面,我却偏爱老五。他的狡猾与势力是被环境所逼,却从来也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也没有被恶打败成为和杜疮小姐一样坏的人,他偷了13号的金币和纸条,却也教给他如何在带着歧视与偏见的阶层社会里的生存技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孤儿院解救包括13号在内的所有孤儿们。他不是一个完全的好人,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
关于高帽党:
对他们来说,金钱与权力才是最终的向往。
他们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制定了社会的生存规则,享受着旁人所不能体验的生活,却仍然心怀不满。被利益驱使的人,内心是肮脏的,高帽党就是这样一群人。
关于结局:
经过一番抗争与反抗,13号扭转了自己的命运,从一个人见人打的懦弱小狐狸,转眼变成了具有高贵血统的菲比·南丁格尔的干儿子。这似乎是个happyending了,但是除了13号之外,还有更多的14号、15号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3号扭转了自己的命运,却无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在我们看不到的后续里,高帽党依然在压迫着许多免费的劳动力,坏人杜疮小姐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而那只令人讨厌的耗子混血—歪尔依然逍遥法外。
这总让我不禁联想到很多新闻里出现的事件,经历红黄蓝事件的孩子与家长一辈子带着心理创伤生活,制造事件的负责人却没有受到惩罚;2009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的孙咸泽只受到行政记过处分,这样一个有前科、受过处分的人十年后竟然成为了中国疫苗监管负责人!这样的结果总让我痛心,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只希望国家领导人们能更加注重人民真正的生活,不要让这些毒疮再继续横行霸道。
关于最后:
我很抱歉地说,作者挺让我失望的。这本书有一个十分有趣味的设定,但是作者却没有将它写好。粗略的说,大致有三点:某些内容可以精简,不必赘述;13号性格转变太快,从磕磕巴巴突然就变得能自信流利说话,很不符合人物性格;如果说作者定位是儿童读物的话,书本前面的内容过于阴暗,如果定位为成人读物,书本结尾又过于童话。
如果换做是我的话,可能会将13号性格改得更勇敢一些,这样就能更贴合本书的中段及结尾;或者结局就直接是个badending,13号没有更好的生活,所有人都还在历经磨难,而统治者依然高高在上,这样的结局虽说显得黑暗,但却也是赤裸裸的现实。
PS:一点愚见,请多多指教!
狐狸男孩读后感800字 第(2)篇我已经很久没有读童话了,理由无外乎是没有时间。今天碰巧看到,兴之所至。
这篇童话有着我以往读过的童话的特质——纯粹的希望。我对童话优缺与否的判断相对会比较简单,或者说,我不喜欢太复杂的童话。小时候读童话集,看到篇幅很长的童话总会跳过。后来总算能耐下心来,评判的标准反而有种不算认真的感觉,不要太复杂,不会太黑暗,华丽的辞藻和沉重的情感都算了吧。
我不知道我应该对那个被朋友赋予亚瑟之名的男孩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在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怀疑,明明知道这是一个童话,但我还是会针对它的真实性,甚至,我会想,可能吗?
那是一个存在混血的世界。大多数时候,不同意味着被边缘化。故事里大部分混血的生活不仅仅不美好,甚至于悲惨,让人觉得有些讽刺的是,一直压迫儿童之家的杜疮小姐也是个混血。故事的背景是这个不算太好的世界,它给小狐狸的,大部分是黑暗的色彩,于是,那几抹亮色格外叫人心动。
小可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她,可能就没有了这个故事。她给儿童之家里那个有一点天赋小狐狸带来了他最需要的东西——希望。音乐是一个控制故事走向的道具,而小可就是那个故事的开端。要知道,狐狸一直在那,他能听见美妙的声音,他能听懂动物的语言,可是他没有触碰过希望的衣角。从他为了小可挺身而出的那一刻,一切就此改变。
我有时候也会想作者的用意。两个伙伴逃出生天,一起遇到了松果,如果是一个冒险组合已经足够,但两人却在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狐狸不肯先和小可去找小可舅舅的原因是原本藏在他心底忽然爆发的渴望,他想要去他出生的地方。也许,狐狸男孩必须学会一个人去面对这个世界,去寻找只属于自己的宿命。
来到光明镇,等待狐狸的并不是光明的明天。狐狸一步步走向那个黑暗无望的地下世界,被驱赶也被收留,被背叛也被守护,被折磨也被温暖。你看,他是一个人,可是他又不仅仅是一个人,一路上他一直在遇到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们,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善良,可每个人都愿意接纳这个羞怯的狐狸男孩。
故事的结局,狐狸男孩想起了自己的宿命,他天生应该唱歌。我们清楚这是个童话的结局,所以我们也会和狐狸男孩一起对杜疮小姐抱有希望。
狐狸男孩读后感800字 第(3)篇充满爱的故事啊。从小特别迷探险故事和童话,看的时候想起了《寻梦环游记》。音乐,歌唱,就是这个一只耳混血种的宿命。这不仅是一个追梦寻梦的故事,更具有激励和教育意义,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要背负个人的宿命的。即使你现在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你也不能停下寻找的脚步,尽管周围是嘲笑是阴暗是威胁,你要“勇敢一点”,心中永远充满爱,你的旅途一定不会孤单!就像书里说的“你有朋友你只是不知道”。善良和爱是会传播的,就像那音乐,让困在大火中的孤儿们不再恐惧哭泣;让看不见的夜鸦能够找到归路。
另外,狐狸男孩是一个“奇迹小子”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天赋,这是任何外界力量压抑不了的!例如即使是孤儿院的明令禁止,亚瑟在每个夜晚睡梦中也会哼唱出声!要用爱的眼光去“发现”他们,鼓励他们去发挥自己的独特禀赋,去追寻自己与生俱来要承担的使命,或许要终其一生,或许看似绝无可能。但是朋友的帮助和鼓励,爱给予的希望和勇气,最终能驱散一切黑暗,绝处逢生,迈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