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开复博士凭借对全球科技业与人工智能行业的深入了解,为你描绘了人工智能新世界的样貌、未来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冲击以及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已经从发明的年代步入了实干的年代。经历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人工智能迎来了“深度学习”这项重大技术突破。深度学习使得人工智能的力量终于落地,可以在真实世界里解决过去人们遇到的大量棘手的问题。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拼图之一。过去三年,中国各地掀起一拨人工智能热潮,从科技界、商界、各级政府机关开始,一直蔓延到各行各业,甚至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
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大致上可以分为四拨浪潮:互联网人工智能(Internet AI)、商用人工智能(Business AI)、感知人工智能(Perception AI)、自主人工智能(Autonomous AI)。每一拨浪潮运用了人工智能的不同能力,颠覆了不同的产业,都让人工智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深入。人工智能的四拨浪潮已经改变了世界,即将对全球经济展开前所未有的冲击——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最大冲击,不是可以随意杀死人类的机器人或超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大规模失业。
关于失业问题,目前各方提出的办法有很多,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李开复博士通过自己患病的经历,思考出了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方法:唯有从“人机协作”和发展“关爱型工作”的角度来调整未来的就业岗位,才能真正减轻人工智能对就业造成的巨大冲击,并且让人类发挥自己的特有价值。
AI·未来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2)篇很明显,这是一部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的指向性作品,开复老师作为这一领域的前行者,对这个已经到来的全球性风口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他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四个发展阶段,互联网智能化,商业智能化,实体世界智能化以及自主智能化,分析了中美两国将会或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大国的倾向以及各方发现的优劣形势,也提出了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如广为关注的失业,阶级化及财富两极化分配不均等)及相应可能的解决办法(财富再分配,缩减工时等)。不过,在开复老师的这张蓝图里,基础科学的突破以及研究突破朝实体应用的转化程度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不知道在这一波浪潮之中,后继的力量能有多强,能不能持续。趋势有,但变数依旧存在。
AI·未来读后感 读书赏析 第(3)篇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故事中,我们不能被动地旁观,每个人都应该是撰写者。也就是说,我们选择重视哪些价值理念,在未来这些理念就会变成应验的预言。如果我们告诉自己,人类的价值仅仅在于经济贡献,我们也会遵循这一理念行事。之后,机器就会在大部分工作场所取代人类,人类社会甚至最终将沦落为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幻想的扭曲世界:一个将人分为“有用”阶层和“无用”阶层的社会。但这并不是必然的结局。这种反乌托邦的思维是基于我们多年信奉的工业时代价值观(仅仅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来衡量个人价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是仅仅为了埋头苦干,不断做那些重复性的工作。我们不需要只为了积累财富而忙碌一生,最终在过世后把财富传给下一代,然后让他们重复这一过程。如果我们相信生命的意义远不止物质上的盲目追逐,那么人工智能就有可能帮助我们揭开更深层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