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无尽世界(全3册)读后感300字(3)篇

无尽世界(全3册)
作者:肯·福莱特
欧美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巨人的陨落》作者肯·福莱特里程碑式代表作,《圣殿春秋》续篇,中世纪三部曲第二部,15种语言畅销各国!这部小说让每个人知道,我们有能力越过世俗,触及永恒。英国,十四世纪,一个旧时代即将落幕,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王桥镇上,建筑匠师的后代有着自己的烦恼。而成长的痛苦背后,伴随着一个时代的阵痛:文艺复兴、教堂建筑、王权斗争、黑死病、教会矛盾……他们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无尽世界(全3册)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看到巴黎圣母院起火消息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圣殿春秋》里的那场火,那个把英国教堂烧掉的红发男孩也是一个法国人。那部伟大的《巴黎圣母院》是几代中国人的启蒙读物,外表丑陋、内心美好的卡西莫多成为了与岳飞、哪吒、祥子一样深入人心的文学形象。惩恶扬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历四十载,早期中国人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旅行目的地就是散布在欧洲大陆上各种教堂,那时的旅行还不像现在,在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标前摆出胜利的手势几乎是一次出行的终极目的,巴黎可谓理想之地。如今古风不存,酒香还要巷子深,旅行必须要想尽办法找到人迹罕至,甚至听都没听过的地方才值得发在朋友圈里。世界上只有一座巴黎,圣母院与铁塔、凯旋门一道组成这座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城市的躯体。现在她正在燃烧。火是人类文明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东方的哲学中燧人氏钻木取火让人类告别茹毛饮血走进新纪元,西方的神话里普罗米修斯盗天火予以人类而遭恶鹰开膛破肚的惩罚。火孕育文明,火毁灭文明,有天然不可避免的“水火无情”、“天干物燥”,有故意为之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把火烧过去,一了百了。法国人悠闲地站在街上观望着大火,谴责着效率低下的法国消防队员。巴黎人的行事风格跟他们首都的名字很像,英俊浪漫的美少年拐走倾国倾城的海伦,身后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与他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使在战斗中,他也仅是躲在肌肉贲张的英雄们身后优雅地放着冷箭。这是一个在百年战争最绝望时刻靠着一个叫贞德的小女孩鼓舞民族士气的民族,这是一座习惯性向强者展开胸脯的城市,科西嘉怪物、普鲁士野人、纳粹狂魔以及“可怜的难民”都没关系,只要雕栏玉砌都在,那么影响不了法兰西的优雅和高贵。巴黎就是那个不愿洗澡而醉心于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香水来掩盖体臭的人。一年前,当一场大火吞噬巴西的博物馆的时候,处在地球另一端的国人嘲笑巴西国力衰退,纪律废弛,无法保护本国的瑰宝。而同样的大火烧掉教堂的一角,却让同一批人捶胸顿足如丧考妣。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幼年的经历会影响成年以后的喜好,一个小时候吃汉堡、披萨长大的孩子,成年后肯定会觉得小笼包没有那么美味。如今东方的帝国像一个长得过快的孩子:喜欢炫耀自己巨大的体魄却又发现肌肉还没有力量;被当做大人时发现心智并不成熟,被当成一个孩子又会让他恼羞成怒;沉迷于缤纷奇幻的游戏,却忘了自己是何根何种。圣母院里梦幻玫瑰玻璃的坠落了,那蕴含了中世纪欧洲人智慧和技艺的作品如今散落在尘土,或许还泡在水里。这场大火让整个人类惋惜,是的,几乎是整个人类,毕竟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所有在发生的事情都可以被全世界人看到。从这点看,圣母院竟然还有一丝幸运。敦煌的壁画被撕下来的时候世界没有直播,于是盗贼们可以厚颜无耻地惊叹:看,你们多愚昧。圆明园烧了三天三夜的时候世界没有直播,于是强盗可以舔着脸惋惜:呀,你们太弱小了。所以,我们听不到那些哭声,我们还会自责,是啊,我们太落后了,我们太愚昧了。匈奴失阴山过之未尝不哭,犹太人至今还在哭墙旁日夜啼哭。以德报怨?何以报德?n那一天,巴黎的圣母院烧了,我身边人来人往,经营着自己那份并不会青史留名的生活,在柴米油盐的漩涡中挣扎,在宝马奔驰金融服务费的泥潭里翻滚,还不忘惋惜那异国燃烧的教堂。对了,《圣殿春秋》里面那个烧掉教堂的孩子,后来成了英格兰最伟大的建筑师,在废墟上重建了更宏大的教堂。如果过去确已无法挽回,就让我们好好告别,然后期待法国人再建自己的殿堂好了。

无尽世界(全3册)读后感300字 第(2)篇

《无尽的世界》作为《圣殿春秋》的姐妹篇,基本延续了前作的风格:阴冷的天气、傲慢的贵族、闭塞的乡村、寻求改变的人们以及伟大的建筑。这让人很惊诧,因为两部书之间相差了18年,竟然很难看到“进步”。这种停滞不前是有两面含义的,一方面让圣殿的读者很适应,没有出现《兄弟》式的落差,就像魔戒三部曲一样,气息深厚,岁月悠长,仿佛有种在记录历史的使命感。肯福莱特像一个兢兢业业的县史官,他不那么关心国王和时代,他关心的是在那些在官方历史书中不会出现的平凡人:那些佃农的拮据生活;那些商贩的进退维谷;那些被抹杀的梦想,那些被禁锢的思想。大多数人震惊于巍峨的教堂,坚固的桥梁,但只有肯福莱特告诉世人那些石头和泥浆如果化成了那些奇迹,那些在历史中如尘埃的匠人们的爱恨情仇。另一方面却让人有些失望,范增因为流水线作画而招人非议,梁羽生因为流水账似的情节广为诟病,这是为什么?因为文学、绘画、雕塑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艺术,艺术是需要创造性的,是要求探讨人性或探寻世界的。在《无尽世界》中,脸谱化的东西太多了,彻底的好,通透的恶,人物的性格和行事非常的顺拐,人物们面临的选择太少而不够挣扎。解决是千篇一律以圣母之心去对抗邪恶,再宿命式的惩罚恶人,连最后弑父情节都不够震撼。肯福莱特的文笔太软弱了。对肯福莱特的褒贬都是建立在他已经是个名满天下的作家的基础上的。肯福莱特有他自身的问题,看到像他或者村上春树这样的作家会有一丝可惜,他们是鱼缸里的金鱼,颜色艳丽、姿态优美,但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成为一只伤痕累累、朝不保夕的鲸鱼。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比喻,仅代表了我对人类中接近神而不能成神的一些人的惋惜。我对肯福莱特这位作家成名后经历很赶兴趣,十八年的岁月会改变很多人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看法,但很显然没有改变他。他的书适合处于低谷的人读,他的故事慰藉着那些受委屈和难过的生灵,告诉人们要仰望星空,坏事总会发生,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无尽世界(全3册)读后感300字 第(3)篇

很遗憾在圣殿春秋之后才了解了金雀花王朝的历史,但读过这段历史后,再看无尽世界却是更有收获!肯叔绝对是个优秀的历史小说家,书中故事代入在时代大背景下,毫不违和,区别只在于读者本身的历史知识丰富程度!无尽世界全书有条暗线是爱德华二世的一封书信,无论史学家对其死因怎样嘲笑,肯叔却绝口不提,厚道可见一斑!n在看中世纪三部曲之前,中世纪在各类欧洲史尤其是简史中,用“黑暗的千年”替代。如何黑暗?宗教、疾病和战争,还有日耳曼蛮族,这大概就是中世纪给我的全部印象。而黑暗时代下有血有肉的人民和他们为了生活做出的抗争,这部书给了很好的注解!让我不得不震撼于,那些如今看来仍然异常宏伟的哥特式教堂,竟然始建于那个年代!n说起教堂,就逃不开神职人员!作者通过神职人员的作风,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宗教面目不过是 教会假借上帝的仆人这一身份愚弄普通民众,利用民众的虔诚与无知达到一己私利或某些政治目的。仅此而已!n每个时代都有英雄。书中主人公,尤其是女一(肯叔无疑是偏爱女性角色的),其出众的独立思考能力,敢于在异教徒和女巫会被处以极刑的中世纪,质疑和对抗以权谋私的神职人员。尤其在医疗技术方面,独辟蹊径,在黑死病肆虐的王桥,大放异彩!而男一远走佛罗伦萨那段故事,为文艺复兴何以起源于意大利给了些许解释。百年战争虽然着墨不多,但对当时的战争模式描写精准到位(欧洲人估计没什么兵法,打起仗来,简单粗暴)。看看那时英国的贸易,再对比同时代的宋朝,怎一个自豪了得!n第三部永恒火焰,金雀花王朝也就落下帷幕了,估计可以写到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那就,再会吧!n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