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是某天早上上班路上先生跟我提到这本书,怀着好奇去买了,一口气读下来,看完真的很难受。上等人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利,不惜虚构现实,篡改过去,控制未来。仅仅满足人们的基础生活之需,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仅仅是为了让人们保持在一个时刻为战争激情热血的状态,保持在随时听命于党的状态。看到中途,剧情扭转,电幕里突然传来冷冷的声音说“你们已经死了”的时候我吓得从椅子上跳起来。彻头彻尾的大悲剧,原来一切的“希望”其实早就是被安排好的埋下的种子,每个人都是一枚棋子,你满怀期待以为可以“逃脱”,其实不过一直在按照别人给你设定好的路线走罢了。温斯特到最后还是屈服了,这其实没什么丢人的,他已经被折磨得言听计从、没有人样。但就像小说最后写的那样,让我难受的关键在于,他在那一刻的确是真心的、真心的想把他的痛苦转嫁到另一个人身上,好让自己能够好受一点。故事最后,即使再次见面,也没有了当初的“感情”,一旦你当初真心的说出将自己所受的罪转嫁给你爱的人,从那一刻起,其实这份感情就已经变质了。突然想到与当初温斯特刚进牢的时候说“我愿意替她承受她的痛苦”对比起来,这个结局真是讽刺。我想这就是洗脑作用的强大之处,你已经默认了一切他们想要你记住的事情,默认了二加二等于五,默认了权力就是上帝,甚至都不需要人来监视你。它变成了你的习惯,变成了你的本能,就像你的骨骼、皮肤、血液一样和你融为一体。其实,“你已经死了”。
1984读后感1500字 第(2)篇很难想象这本书能在那个旧社会主义时期创作并发表出来,也难怪当时它会被许多国家当做禁书不予人们阅读。不得不说,作者的洞悉力和超前认知令人深深折服,你根本没法想象一篇写于1948年的著作竟然把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写得如此贴近和现实。
如果说奥威尔的《动物农场》是借猪的阶级上位来讽刺斯大林的专制独裁,那这部《1984》就是直接从人的思想层面深刻地讽刺了前苏联斯大林时期乌托邦式的专制社会主义。
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从一开始的自我怀疑,延伸至对整个社会的质疑,再到后来寻找所谓志同道合的反叛者,再到因思想犯罪被抓,最后屈服于一开始质的社会,完全放弃自我成了老大哥的忠实拥趸者。作者只是通过一个小小的社会外围党员的思想变化历程就将这个所谓理想化的社会主义最丑陋的那面给完全地解剖完毕。正如书中那奸诈头目奥勃良所言,“我们并不像其他独裁者那样将反叛者狠狠地处罚完就处死,而是要在反叛者身体和心理上完全地服从我们,然后再让他们死去”。这个社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工具,比如隐藏的电幕,虚拟的老大哥和敌人,思想警察,修改历史,改编新话等,来完成对少数人领导下的卑微阶级的驯化和奴隶。
1984读后感1500字 第(3)篇
看的很折磨。政治寓言式的,但总感觉是真实的,真实的可怕。
人物笔记:
1、男主温斯顿·史密斯,39岁,大洋国政府真理部工作,被捕代号6079。
2、老大哥,感觉不到是真人,大洋国的精神领袖。
3、奥伯良,内党党员,担任重要职务。
4、帕森斯,温斯顿同事,35岁。被自己的女儿举报被捕。
5、提乐森,记录处同事。
6、塞姆,语言学家,新话专家,过于聪明的塞姆在第31章消失了。
7、朱丽亚,记录处工作,爱上男主。
8、查林顿,店铺老板,男主租了店铺楼上的空房与朱丽亚约会,真实身份是思想警察(恐怖)。
工党口号: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
整部小说读来感觉是在黑暗中,虽然又一点男主与女主相爱的情节,但被捕后,彼此也背叛了,没有残存的爱和美好的回忆,只有厌恶之情,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