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永恒火焰》,回想起之前的两部,再看到最后的完结,五味杂陈。总想写个关于中世纪三部曲的书评,无奈水平有限,文笔不行,是越总结越乱,快要无从下手,勉强挤出来点,也算对自己通昼阅读的答卷。
在我的理解下三部曲的宗教,就像烧水时的锅盖:
第一部水没有热,水里有比较激烈的对流,但锅盖毫无反应;
第二部水已经冒水蒸气,在内部依然剧烈的情况下,锅盖开始轻微晃动;
第三部,水烧开了,内部稳定了,锅盖却被气顶的激烈晃动,唯有熄火或加水才能归于平静,对于宗教问题来说,既然不能熄火,那么就加点冷水继续内部碰撞吧!
中世纪三部曲的时间跨度约有600年(11——17世纪),每一部均涵盖了当时大背景下两代人的恩怨情仇,从第一部的英国内战,到第二部的命运抗争,再到第三部的西欧风云,无处不凸显着作者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也让我更深的理解了欧洲史的乱。到现在,除了几个女王和亨利八世,其他几个国王的名字全忘了[傲慢]。
这里不只有可遇见的阴谋阳谋和内战海战,更有很难得了解到的宗教纠纷,艺术特色,风土人情。每一个鲜活人物命运多舛的故事都叫我目眩神迷。
还是要着重说下第三部,这是一场可以看作以英国为视角的“三国演义”,来诉说英法西之间的宗教纷争(天主教-新教),战争(陆海两栖)和贸易纠纷,尤其击败“无敌舰队”的描写,颇有点“火烧赤壁”的味道。宗教改革造成的对立居然会让人疯狂到如此地步是我之前没有完整概念的,即便从书名《永恒火焰》已经猜到会用到火刑,也没有想到如此凄惨,圣巴托罗缪的屠杀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不同于以往两部女性角色突出(至少我觉得)的特点,第三部更多还是突出男性的描写。在那个宗教冲突和西欧战争最激烈血腥的年代,内德的善良,罗洛的坚持,皮埃尔的狡诈,巴尼的果敢都描写的淋淋尽致。
其实这部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我是比较失望的,因为既没有以往印象深刻的主角,也没有那么多如前两部的技艺描写,直到最后一章内仿佛升华了。内德在晚年时在平静的生活下,却带给我并不平静的感受反差,好似“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亦或“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作者好似在托人言志,在晚年平静的生活下,既有可能回忆的人和事,也有可以看到下一代人努力奋进而可期的未来。
这大概就是人生最圆满的结局吧。
永恒火焰(全3册) 读后感 第(2)篇感叹万千,看完中世纪三部曲。
内德是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他有勇有谋,信念坚定。年少时许下的愿望,即使经历了动乱起伏的社会,但是也一直坚定这自己年少的愿望。他的一辈子功与过都随着他的去世而化为尘与土。所以人的一辈子真的短暂,实在不必绞尽心机去追求名与利。近来看到一句话“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生活是美的”,所以每一天的生活都要开开心心。
玛格丽是三部曲里面最不喜欢的一个女主。自私而又愚蠢。虽然说她也有一些优点,比如说坚定。但是相比较她的自私,因为对罗洛秘密的隐瞒,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此外,西尔维这一个坚定而又勇敢的女子。遭受了心爱人皮埃尔的背叛和抛弃,度过了贫困交加的时段,但是她依然坚定的信仰新教并为之奋斗。她的前半生是不幸的遭遇。在皮埃尔抛弃背叛她后,我原以为她可能一蹶不振,生活潦倒贫困。但是里面有一句话让我特别印象深刻,大意是“你以为你失去了深爱的人,但是其实不是,因为深爱的人是不会离开你的,更美好的人在下一站等你”,把我的恐惧稍微的减却了些。
如果说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但是选择的结果有很多。其后来的最终的结果也并没有明显的对与错之分。然而人的一辈子只有一次生命,好好珍惜。
永恒火焰(全3册) 读后感 第(3)篇这部确实翻译的不好,比前两部少了一千页,读起来常常觉得像缩略版。不知道原文如何。对天主教和新教所知甚少,这本书对这一阶段尤其是英法在教派之争和政权更迭方面的历史有了大致了解,也对两个教派有了初浅的认识。挺好,以后读一些相关这些内容的哲史书时,或许更容易理解了。
这本书里的一号人物没有前两部让人喜欢,无论玛格丽还是内德。西尔维很好,坚定勇敢,巴尼给我感觉也还不错。玛丽女王赴死那段印象深刻。欧洲的这些国家和国王之间关系太复杂,很难记住。纵观历史,我们现在享受到的,无论女性的权利,宗教信仰的自由,劳动休息的权利,所有的一切,似乎没有什么不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以鲜血和斗争才争取得到的。和平不易,要珍惜,也要为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