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营养; 烟火人间,全是温情的味道。
首先要給譯者雨珈點個讚!不看到後記都沒發現是譯文,語言的切換實在是太自如了~
原本還在想,作者的中文也太好了吧……各種引經據典旁征博引,看得我這個自詡文學愛好者的人都不禁心有戚戚焉。
一方面,扶霞用自己的學廚生涯和文字來表達了自己對中國菜的狂熱;
另一方面,她又用很西方的目光和思維方式進行了深層的審視和解讀。
到底是劍橋出來的學霸吃貨啊~
有人可能不太喜歡文字裡面時不時穿插著政治因素,但在我看來,這些都很真實啊~因為在過去那個年代,社會中的方方面面方面都會不可避免地跟政治扯上關係,當然飲食也不例外。
最難得的是,在我這個中國人看來,她的觀點都是中肯客觀的,光衝這一點,我覺得她就值得我去尊敬。
更何況這裡面還有不少親傳菜譜,以後或許有機會派上用場呢~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300字 第(2)篇一个热爱美食的英国女孩写的中国美食书,扑面而来最大的印象就是浓浓的烟火气息,让人感觉亲切而鲜活。这本书读来充满趣味,有很强的现场感,笔触色彩斑斓。书中以亲身经验与人文观察入手,从美食掀开了中西方理解差异的一角。作者对川菜可谓情有独钟,已然把四川当成了自己的故乡一样,她所遇见的人和事,叙述英国人对两国食物的见解来展示人是如何通过食物定义自己的。她尝试学习做川菜的过程中一些人物事的变化也显示了中国城市这几十年的一个发展缩影。本书作者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扶霞,可以真真切切地扎进中国的大街小巷烟火人间中,聊起中国美食可谓头头是道,兴致盎然,聊起她在寻找美食的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更是饱含温情。通过扶霞的视角,我们还能看到文化的冲击。本书中文译文也是非常的流畅,一点都没有翻译腔,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鱼翅与花椒读后感300字 第(3)篇不仅仅只是美食记录,还有对食物反馈到自身心理的改变、矛盾、纠结,以及在与中国美食接触过程中,作者扶霞从门外汉变成专家的一件件“尝试吃”的成长;全书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作者在四川的生活点滴,后部分加入其他省份及与之相遇的食物、人的故事……有长沙、绍兴、香港、北京、扬州……最后看到作者下定决心吃掉了英国菜虫,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了,如果是企图了解美食制作的读者,不太推荐此书;但如果是对老外面对中国食物的心境以及中华美食20世纪初的状态感兴趣,推荐一读,或许读到某处你会会心一笑,了解相关时期历史的读者读起来可能会趣味加倍。
最后,不太推荐读最后的译者后记,有露骨的狗粮出没。
通过此书希望有更多喜爱做菜的人明白:中华美食不仅只需传承,更需要每一个时代里的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