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天,一个瑟瑟发抖的冬夜,我的大学男性友人拿着一瓶法国起泡酒约我撸了个串。这么大冷天的,你说容易吗?嗯,真爱真爱、真哥儿们间的爱。他一点都不女气,所以好吧我承认是我有点爷们儿气。我们大概一年见一次吧,毕竟算是天各一方。每次见都是直接约饭,我会带上永远不换的女闺蜜,约各种我想吃的毒素:火锅、烧烤……只是每次在路上,真的是每次,就开始胃疼。这是个什么魔咒,鬼知道。他,怎么说呢,大学时就是个非常文艺的青年,会主动从家里骑单车到我家楼下借给我几盘磁带,罗大佑李宗盛陈升什么的。有轻度洁癖,所以磁带皮是用另外一本书夹得平平整整的,啰里吧嗦的反复提醒我:别用油手乱摸、别用屁股乱坐……弄得我烦不胜烦。现在人到中年,相貌表情变化不大,只是发际线开始后移。依然文艺,张楚、崔健、罗大佑的演唱会场场打卡。但也滋生了一些不太符合气质的爱好:网购、惜命什么的。每次见他基本都是冬天,次次都穿得过厚,带着3m口罩,看着我咀嚼的满口垃圾默默摇头叹气……n那天喝了两口起泡酒,我盯住他,说出了一句一直埋藏于心的话:n“你知道吗?你长得像、好看的李诞。”n如此突如其来,令他一时面部表情管理短暂失控。三秒钟后,他尴尬的笑了:n“你说,我是该高兴呢,还是不高兴?”n我补充了另一句肺腑之言,也是一句废话:n“李诞像长得很丑的你。”n女闺蜜在一边憋得脸通红,我知道她一定很同意。最后我总结陈词:n“我喜欢他啊,我也喜欢你。”n那天晚上,我回家躺在床上想了想,才发现,我可能说反了。为什么我在第一眼看到李诞这个怪物时,就觉得会那么的亲切。原来如此轻易的喜欢他啊,是因为喜欢你。后来我接着又想了想:我有两个同事一个长得像马东另一个长得像蔡康永(都是真像,绝不牵强)再加上我这个像李诞的同学,可以约着坐一排了,再加一个高晓松就完美了。所以你看到现在也没看到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不是很生气?一直在跑题。嘿嘿,我是存心的,你看我打的星星吧,李诞,这本书,看到一半之后,我真的开始跳着看。没耐心了,对不住,即便你长得像我那个变丑一点的男同学。我也得扪心自问实话实说不是。但是,我喜欢你。即便书没有很吸引我,我也喜欢你。
冷场 读后感 第(2)篇其实已经看完一阵子了,所以印象已经不如刚读完时候深刻了。但十分确定,这本书读完之后整个人都丧起来了。李诞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丧成这样?平时看起来那么嬉皮笑脸一写书就觉得像是个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在荒诞无稽的抑郁和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之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他究竟是如何与自己达成和解的?在那片雪地里吗?n那句人间不值得的上半句,或许是他对自己说了无数次的话吧。了解过一些些关于他的过去,他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普通人啊,只是倔强地保留着自己巨大的脑洞,或者就和那首挥之不去的只有自己听得到的民歌一样,他丢不掉那些脑洞,于是与众不同。我们小时候也是有着那么厉害的脑回路的,只是我们后来丢了。我们不是那个警察。但好像又是。再过一会儿就该吃午饭了。祝大家新年快乐。n
冷场 读后感 第(3)篇看《吐槽大会》认识的李诞,慢慢地也看过他的一两本书,《宇宙超度指南》、《笑场》都看过,嗯,一个我不太看得懂作品的作者,也许李诞也不在乎有没有人看得懂,毕竟他不屑于讨好读者。这一本书,同样是看不太懂,李诞说自己是写严肃文学作品的人,奈何他的作品却总给我一种荒诞不经的感觉,或许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已经不配拥有想象力了,理解不了滑稽鬼怪的浪漫n和《笑场》比起来,这本《冷场》更像是李诞内心的独白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是雪地也好,是沙漠也罢,入口在柜里也好,在床脚也罢,除了你,谁也进不去。一个除了自己谁都没法证明存在东西,又凭什么坚信一定存在呢?但是我们都知道,自己坚信,就一定存在n开心些吧,人间不值得,但你值得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