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为是思想的外化表现,而人的思维是建立在因果逻辑上的,所以“低欲望——风险恐惧——财富创造”的逻辑下开源相比节流是个不错的选择。斜杠青年,创业,众多拼命赚钱的途径都是不错的选择。可这并不是根本所在。
狼性和佛系才是思想的根本分歧。狼性是追求挥霍与奋斗的被称为高配置的人生;佛系是追求安逸与低欲望的被称作混日子的人生。由于大多数人的价值倾向,前者被推崇,后者被诋毁。我自认为并无优劣,思想不同罢了,只是希望你的低欲望不是克制,狼性不是压力大。
只是人们普遍都渴望改变别人,改变世界,或许与自己的利益相关,或许仅仅是好为人师的心理满足。单纯就消费低欲望的这一点,我还是较为认同,在我个人情感倾向出发,唤起欲望、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一方面是本国人民的享受,另一方面走出了“一心对外出口”圈钱的怪圈!这该推崇的,因为“出口”的心理动机是聚财,一味的追求贸易顺差是不公平的。
从“利于”国家社会发展的普遍大多数人的角度出发,本书的见解还不错。而我读了之后的感触是:希望人们过的惬意满足,不论是狼性或佛系。最后提醒,你可以不用盲目恐慌,作为芸芸众生之一的个体,要做的仅仅是找到最恰当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政府最好是聪明一点了。
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读后感400字 第(2)篇有一种病,叫没毛病。乍一看日本没什么大问题,一切安静而又井井有条,但已远离那个上升期的日本了。很早以前看过一部关于日本的纪录片,其中有个镜头表现了一位普通年轻男子宁愿用一款手机软件生成一个在线女友(感觉类似旅行蛙)也不愿意去寻觅一位真实的女友,怪哉!现在看来,这也应该是一种常态化大众化现象了,只是我没见过,未免大惊小怪了。中国人爱出国购物,尤其喜欢买日本护肤品。有则新闻讲述中国人购买日本马桶盖导致断货,工厂不得不加班生产,而超市经理在讲述这个现象的时候并不是情绪激昂而是忧心忡忡,我又一次感到奇怪了,好生奇怪,如果是中国出现这种情况,超市经理一定激动的跳起来,如果中国的工厂接到大量订单,中国的老板一定非常兴奋。由此可见,差异之大。对此,我们又不免忧虑,我们的未来是否会这样呢?我们的教育、养老、希望有没有出现问题?答案不言而喻,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十全十美的,但总有一种制度是从人民从人性出发去考虑的。希望在像日本一样的“低欲望时代 ”到来前,我们找到更好的出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不绝,绝非简单几句话就能概括,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是植入每个中国人灵魂中的,离彻底进入老龄化社会还是小半个世纪的时间,希望到时我们不是期待着柳暗花明又一村。
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国富论读后感400字 第(3)篇1、泡沫经济之后的日本从政客到人民都变得谨小慎微,没有远大理想,只是做些起不到决定性的小修小补。显得死气沉沉。
2、书中频繁提到的“少子化”“低欲望”不是因为人不想结婚生子享乐,而是感觉到无望,也就是压力或者是困难很大。只要想一想富豪常常生较多的孩子,住别墅就很容易理解。
3、书中提到的很多情况如今在中国也有发生的迹象。如晚婚,不婚,中央集权制,行政效率低下,老人空巢,房子空巢。这些都应该引起当政者和人民多多思考。
4、书中多见对安培政府的批评,尤其是经济政策。其实学者和当政者要考虑的事情完全不一样,学者较为理想化,而实际的情况往往很复杂。
5、书中提到的中央集权制各种弊端。这是东亚政治的基因,好的方面是效率高,弊端是公平性很差。